揭开眼睛的“骗局” 四招教你逆转假性近视
2025-10-24 23:10
近日
一则关于“男子佩戴近视眼镜多年
摘镜8年后经医院检查
发现是假性近视”
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

究竟什么是假性近视?
得了之后还能恢复吗?
很多人可能有过类似体验
连续几天加班或疯狂刷剧后
突然觉得看远处有点模糊
心里一沉
下意识觉得自己要戴眼镜了
其实
成年人突然出现的视力模糊
未必是真性近视
很可能是“假性近视”在作祟
这是身体给你亮起的“用眼过度预警灯”
什么是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学名“调节性近视”,可以理解为眼睛设置的“一场戏”。
我们的眼睛里有一圈名为“睫状肌”的调焦肌肉。它就像相机的调焦马达,通过收缩和放松来调节晶状体的屈光力,让我们能清晰看到远近距离的物体。当我们长时间看手机、看书或使用电脑时,睫状肌就在“持续加班”,导致它过度紧张甚至“抽筋”,无法放松。这会使晶状体被迫变厚,看远处时就会模糊不清。

关键在于,这场“戏”是可逆的!只要及时干预,视力有望恢复。但若放任不管,假性近视就可能“假戏真做”,发展成真性近视,那时可就难以挽回了。
真近视还是假近视
两个方法自测
当视力开始模糊,先别急着去配镜。用两个简单的方法先给自己做个初步判断:
1、休息后观察法:这是最直接的方法。放下手机,闭上眼休息半小时,或者走到窗边好好远眺一会儿绿色植物。如果之后感觉看东西清楚点了,那很可能是假性近视在作祟。
2、散瞳验光法?:要想得到确切答案,还是得去医院眼科做散瞳验光。医生会用药水让你的睫状肌彻底放松,排除了肌肉紧张的因素后,还能测出的近视度数就是真性近视了。这就像是让过度紧张的肌肉“强制休息”,露出视力的“真面目”。
假性近视的三大“元凶”
“睫状肌”的调焦肌肉就像一根橡皮筋,绷得太紧、太久,就会“抽筋”,暂时失去弹性,从而让你看远处时一片模糊。
1、近距离用眼过度
你有没有长时间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甚至关灯后躲进被窝追剧,一整天都保持着同一个姿势。这些时候,眼睛睫状肌都处在高度紧张的收缩状态,就像拉久的橡皮筋暂时失去弹性。
2、眼睛在“摸黑”干活
在昏暗的光线下,你的瞳孔会拼命放大想多吸收一点光,为了配合瞳孔,睫状肌也得更卖力地调整焦距。这就好比在光线不足的房间里寻找一个小物件,你会不自觉地眯起眼、皱起眉,眼睛特别累。长此以往,眼胀、头痛这些预警信号就会找上门。
3、把眼睛当成“永动机”
我们的眼睛需要张弛有度。有研究指出,连续专注用眼超过20分钟,睫状肌的收缩就接近极限;超过40分钟,它的调节能力会直接打个对折,这时看东西开始模糊,就是眼睛在举红牌抗议了。
四招教你逆转假性近视
如果判断是假性近视,那可要抓住视力的“黄金挽回期”。
20-20-20法则
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抬头看20英尺(约6米)外的东西至少20秒。别小看这短短的20秒,它能让持续紧张的睫状肌得到瞬间的放松。
拥抱户外光线
自然光线可以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这种物质能帮助延缓眼轴增长。不一定非要运动,哪怕只是在户外走走,让眼睛接受自然光的沐浴,都大有裨益。
给眼睛做套“保健操”
小时候做的眼保健操就有用,重点按摩睛明、攒竹、太阳、四白等穴位。试试用指腹轻轻在眼眶周围打圈,也能有效缓解疲劳。
睡饱觉 给眼睛“充好电”
小学生每天睡足10小时,初中生9小时,成年人也尽量保证7小时以上优质睡眠。睡眠不足,眼球的巩膜组织弹性会下降,更容易近视。
避免这些“伪科学”陷阱
在保护视力的路上,警惕这些常见的“坑”:
“绿色壁纸护眼”绿色本身不护眼,关键是“远眺”这个动作让肌肉放松了。
“护眼模式=熬夜许可证”护眼模式只是减少了部分蓝光,并不能抵消长时间用眼带来的聚焦疲劳。
“假性近视不用管,长大就好”这是最危险的误解!青少年的近视度数可能以每年50-150度的速度增长,拖延等于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假性近视是眼睛发出的最后警告
也是视力保护的黄金窗口期
通过科学干预
完全有可能避免戴眼镜
如果发现视力下降
特别是时好时坏
请及时就医检查
别让眼睛“假戏”真做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