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万亿元→8.7万亿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出高分答卷
2025-10-22 10:57
10月21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统计专项组会议在渝召开。会议总结了五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统计工作成果,研究部署了下阶段工作安排,力求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实工作举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
会议指出,五年来,川渝两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携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积厚成势,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经济成绩单。
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由2019年不足6.4万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8.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由6.3%上升至6.5%,占西部地区比重达30.3%;年均增长5.4%,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两个新万元台阶,2019年为6.5万元,2021年突破7万元,2023年突破8万元,2024年达到8.8万元,年均增长5.3%,增速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区域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全国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会议认为,川渝两地统计系统主动作为、精诚协作,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坚实统计保障,用翔实的统计数据见证了五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位势、优势、态势之变。
机制协同实现新突破。联合成立统计专项工作组,印发工作组工作规则。在国家统计局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统计监测领导小组下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统计监测办公室,工作机制更趋完善。监测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统计监测制度(试行)》获得国家统计局批准并正式印发,实现了从地方探索到国家标准的跨越式提升,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统计科研合作深入开展。成功举办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统计科学研讨会,形成了多项有益共识和创新建议,联合开展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和调研,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宣传工作成效显著。加强宣传策划和创新,向社会公众传播统计声音,发布成果受到多家官方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进一步扩大了统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即将迎来新一轮五年规划期。为共同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会议要求,在完善工作机制上聚力突破。
严格落实统计专项组工作职责,编制和组织实施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要点,跟踪统计专项工作进展情况。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统计监测制度(修订建议稿)》不断完善和落地见效。
加强交流协同,研究探索联合研判、协同会商机制,切实提升统计监测的前瞻性、针对性和一致性。在提升统计服务效能上聚力突破。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为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报告。拓展监测领域广度,全面反映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成效。
攻坚统计方法创新,探索开展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改革,探索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等领域统计监测,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等,提升统计服务质效。
在拓展交流合作维度上聚力突破。共促科研学术交流,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统计支撑。共守统计数据质量生命线,切实筑牢防惩造假的坚固防线。共讲成渝统计故事,扩大成果影响力。
会上,重庆统计AI数字人主播播报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成果,川渝两地统计部门通报了五年来川渝统计科研合作工作和2024年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统计监测情况,并先后介绍了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统计监测、“政务·升规一点通”工作情况并演示“政务·企业入统升规智管”,成都市和巴南区统计局分别围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试点工作、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试点工作等作了交流发言。
(记者 卿一学 方芳)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