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重庆如何发力?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10-22 08:53

从蒸汽机轰鸣开启工业时代,到电力广泛应用点亮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过程,本质是一次次“技术—经济”范式的迭代。

如今,全球产业竞争加剧、传统增长动能逐步减弱,经济发展急需探索破局之道。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随后又在多个场合强调其重要性及实施路径;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对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与战略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其重要关注方向。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可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着力点。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正以“新技术突破、新产业布局、新要素激活”为路径,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加速奔跑,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技术

——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为突破,抢占发展制高点

提及新质生产力,最核心的驱动力当属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

若用树木生长作比,连续性科技创新如同新长出的树叶,而颠覆性科技创新则是新长成的树干——它的出现,甚至可以改变现有行业规则与发展逻辑。

在重庆,这样的颠覆性科技创新力量,已在多个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精密位移测量领域,重庆理工大学时栅团队,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目前,我们已经成功研发出可媲美国际高端光栅的第三代纳米时栅,精度水平已达国际领先。”2025年10月10日,团队成员于治成指着研发的直线时栅、圆时栅产品,语气中满是自豪。

精密位移测量技术及器件,是数控机床、精密仪器等高端装备的“眼睛”,其性能直接决定加工制造的精度与质量。

长期以来,全球精密位移测量领域主要依赖光栅测量技术,但高端光栅制造的核心技术始终被国外垄断,进而引发产品价格高、交货期长、售后难等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

“国外对我们技术封锁,我们就‘换道超车’。”于治成说。

面对技术壁垒,团队从原理创新破局,于1996年提出“时栅传感器”理念——不同于光栅“用空间测量空间”的技术路线,时栅采用“用时间测量空间”方式,为精密位移测量开辟新方向。

此后20余年,团队通过上万次实验,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最终研发出第三代电场式时栅(即纳米时栅),最高测量精度达±0.06角秒(1角秒等于1/3600度),达到现有检测仪器水平的极限。

这一原创性突破,不仅为我国高端装备产业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核心支撑,也成为重庆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

2021年4月,重庆理工大学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合作成立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推动技术成果转化。目前,纳米时栅产品已应用于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装备等高端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从原理出发实现“从0到1”的突破,在重庆并非个例。

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医科大学教授王智彪带领团队,在全球率先突破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治疗肿瘤的关键核心技术。

“这项技术是我国坚持原始创新,并在全球率先用于临床的。”王智彪称,“利用超声波的可穿透性和可聚焦性,从体外发射超声波,通过换能器把低能量的超声波聚焦到体内,形成一个高能量的点,对需要治疗的病灶部位直接进行消融。”

不用开刀,还能保留器官,是这项技术带给患者的革命性变化。

团队研究成果先后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数以万计的子宫肌瘤、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疾病患者带来了生育的希望。

此外,全球首座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压缩发电机组研制成功、3D热弯纳米微晶玻璃(昆仑玻璃)研制成功、国内首个全人源银屑病生物制剂“赛立奇单抗”上市……一系列从原理出发的原始创新,定义着未来的产业图景。这也正是新质生产力对传统范式的全面超越。

在此驱动下,重庆加速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持续突破技术壁垒,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新产业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导向,拓展发展空间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新产业是技术落地的载体,也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重庆瞄准低空经济,正是看中其对交通、物流等领域的颠覆性重构。

9月,被誉为航天级“交通大脑”的“九天航驭——重庆低空智能管服平台”重磅发布,引发关注。

近年来,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低空游览、空中物流等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但要将地面交通搬到天上谈何容易。“谁能飞”“怎么飞”规则缺失、空域审批流程繁琐、信息交互及时性不足等问题,导致空域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

“九天航驭”平台正是为了破解这些难题而诞生的。

2024年11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设立的航天时代低空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两江新区。这家自带航天基因的企业,落地之初便将核心研发方向锁定在低空领域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构建上。

“尽管我们已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在研发过程中仍遇到不少挑战。”航天低空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低空经济产业相对较新,平台建设涉及多个部门的数据打通,还需整合各类基础设施资源等。”

数百名科研人员倾情投入、团队夜以继日攻关,与此同时重庆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2025年2月,“九天航驭”平台在重庆永川大安通用机场测试——通过融合北斗导航、天地一体化通信和人工智能算法,10余种机型的100余架无人机,在25平方公里的空域有序飞行,小型物流无人机与大型救援运输机实现同框共舞……

“‘九天航驭’平台预计今年正式上线,届时无人机的飞行申报周期将由现在的10天左右缩短至1天以内,低空空域的使用率将提升40%。”航天低空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称。

这让重庆发展低空经济的信心得到进一步提振。

重庆市无线电和低空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刘佰行直言:“可以预见,随着‘九天航驭’平台的正式启用,制约重庆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堵点将被打通,为重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的方向,是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变迁中最活跃的力量。

近年来,重庆提速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布《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相关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利好之下,一批“重庆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优势产品竞相涌现——

零壹空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快响集装箱发射平台,将火箭发射时间压缩至30分钟。“未来十年将发射上万颗卫星,仅微小卫星的发射市场就可能是千亿级规模。”零壹空间董事会秘书陈江澜称。

七腾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防爆四足机器人打通了石油化工安全巡检“最后一公里”。2024年,公司国内销售额达9亿元,其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北美等地……

新要素

——以人才、数据为核心,激活要素配置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所谓创新,包括颠覆性想法,都是从人的大脑来的。”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副主任许廷发直言,“且这些人一定是高层次人才,因为他不单单要接触到国际前沿的东西,还要接触到一些实际落地的产品,从学术前沿到应用产品融会贯通,才能产生一些颠覆性想法。”

为此,在2020年组建团队时,他便力邀两位关键人物加入——一位是从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已在北京工作近10年的专业人士,另一位则是同为博士研究生学历、在广东深圳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的行业骨干。

而后,这支队伍一路成长,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宇寒、黄博等人都曾来到重庆创新中心做研发。团队规模最高峰时突破3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占比超80%。

“高层次人才能把工程问题提炼成科学问题,然后做模型,解决顶层上面的一些东西。”许廷发称。

也就是在这里,团队成员从“0到1”,实现了高光谱计算成像原理的突破,并研发出全光谱水质检测系统——不仅能实现实时、快速的水质监测,还没有化学污染。

投资于人,才能收益于人。重庆对人才的重视,早已上升为城市战略。

迭代升级引才政策,举办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百万人才兴重庆”等活动……据统计,重庆每年引育卓越工程师1万余名,博士后连续4年招收人数保持在1000人以上,全市博士后科研站点增至590个,较2020年增长40%。

人才的聚集,让这座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力十足。大美之地,成为大有希望之地。

而在人才之外,发展新质生产力还离不开另一关键生产要素——数据。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数据以低边际成本、强渗透性、高融合性的独特优势,推动着生产工具、生产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全方位优化升级。

这一点,在位于重庆高新区的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重庆)有限公司得到了生动体现——其打造的云控平台,不仅为自动驾驶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还在交通流优化领域展现出强劲实力。

“充分释放数据新要素带来的潜能。”西部智联总经理褚文博解释道。

通过整合道路设施数据、车辆运行数据、交通流量数据等多维度信息,云控平台构建起覆盖“车、路、云”的一体化数据体系,能为交通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底层支撑。

这样的发展思路,已得到实践验证。

2023年,西部智联协助北京亦庄完成智能道路设施部署。“通过一年的实践,2024年,亦庄车辆通行效率较此前提高了22%。”褚文博称。

目前,云控平台已实现与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永川区部分智能道路的设施互联,后续将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持续深化数据在自动驾驶测试、智慧交通管理等场景的应用,助力重庆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光风转蕙百馀里,暖雾驱云扑天地。

新技术突破壁垒、新产业拓展空间、新要素激活动能——新质生产力培育正呈如虹之势,与巴渝大地同频共振,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

《当代党员》2025年第20期

(许幼飞 曾敬)

来源: 当代党员  
编辑: 袁文蕙   审核: 何祥辅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