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结构性问题难解 欧盟持续面临药品短缺
2025-09-18 20:48
欧盟审计机构欧洲审计团17日发布报告指出,由于供应链脆弱、内部市场分割等结构性问题,欧盟至今未能找到有效解决方案,常用抗生素、疫苗等药品短缺现象仍将持续存在。
【亟待“诊治” 关乎“欧盟战略自主”】
这份题为《严重药品短缺:欧盟措施发挥作用,但结构性问题犹存》的报告指出,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欧盟各国共报告136种药品“严重短缺”,药品短缺现象在2023年和2024年最为严重。
“药品短缺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削弱公共卫生体系,医生、药店和国家都将承受高昂代价。”主导这次审计的欧洲审计团成员克劳斯·海纳·莱纳说,“欧盟需要有效方案来解决(药品)严重短缺问题,且必须从根源上解决,这是关乎欧盟战略自主的事务。”
报告说,欧盟委员会先前已提出一些修改欧盟相关法律的建议,包括2023年提出的多项立法草案和今年的《关键药物法案》,但仍无法解决所有问题,还需完善法律框架以确保各成员国及时报告药品短缺情况,以及在药品严重短缺时推动整个行业配合行动。目前相关草案仍在等待欧洲议会审议。
报告还说,欧洲药品管理局需要更大法律权限来协助欧盟国家摆脱卫生危机,由于行业报告药品短缺迟缓且不全面,该机构数据收集不及时、不充分,无法持续助力缓解短缺情况。
【问题难解 根源在于结构性弊端】
报告指出欧盟药品短缺现象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建议。
一个是欧盟本身药品供应链“脆弱”。部分药品,特别是抗生素和止痛药的生产依赖亚洲地区,而一些成员国为应对短缺,开始大量囤积药品,不与其他成员国协调步伐,导致其他成员国药品短缺情况恶化。报告说,欧盟先前制定首个覆盖全欧盟的“关键药品清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一步,但迄今为止这一措施并未在扩大药品供应方面产生实效。
另一问题在于欧盟内部医药市场的“碎片化”。尽管号称“欧洲单一市场”,大多数药品由各成员国监管机构授权上市,即使是获准在全欧盟范围内上市的药品,也没有在所有欧盟国家上架,同一药品在各国包装也不统一。
报告说,2015年以来,欧盟机构批准在全欧盟境内上市的药品共629种,但在各成员国上市情况差异甚大。如马耳他仅投放其中107种,而德国则上架521种;同种药在各国定价颇为悬殊,市场价格透明度也较低。
报告还指出,欧盟委员会未能充分采取措施排除跨境贸易壁垒,因此通过欧盟“重新分配”来缓解药品短缺也相当困难。
沈敏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