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误踩“化骨水”去世,危化品监管不可留“真空地带”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9-18 08:02

据“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报道,近日,浙江杭州一女子外出时,不慎踩中废弃氢氟酸(俗称“化骨水”),导致双脚被灼伤,当场便无法行走;送医后,被确诊为氢氟酸中毒,相继出现心脏衰竭、呼吸停跳等危重症状,最终不幸离世。当地通报显示,事发地位于余杭区某小区后山,为拆迁废弃地块,被该女子误踩的氢氟酸装在白色塑料瓶中。目前,针对涉事氢氟酸的来源,公安机关仍在调查中,初步判断非恶意投放,而是已在此废弃很长时间。

氢氟酸属于具有“急性毒性”的危险化学品,即便皮肤少量接触都可能引发全身中毒,“化骨水”的称号绝非危言耸听。根据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的经营、购买须经严格审批,个人无资质不得随意购买。但据媒体调查,不少电商卖家将氢氟酸包装成“玻璃清洗剂”“陶瓷抛光剂”,堂而皇之地摆在商品列表中,消费者无需出示资质证明,付款即可发货。

这瓶夺走生命的氢氟酸是谁遗弃的?为何会出现在公共区域?这些悬而未决的疑问,暴露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存在漏洞。要知道,危险化学品的监管,漏一个环节就破一道关口,差一分严谨就多十分风险,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当前,部分平台对危险化学品的审核仍停留在“关键词屏蔽”的初级阶段,商家换个“清洁剂”“抛光剂”的名头就能蒙混过关。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卖家还通过私聊发送链接、线下交易等方式规避平台审核。平台作为交易载体,必须扛起主体责任,利用技术手段识别“换马甲”的危险化学品,对异常订单及时预警,从源头阻断非法销售渠道。

从监管层面讲,相关各部门要“拧成一股绳”,构建起从生产源头到废弃处置的完整监管闭环。具体而言,市场监管部门不能只在事故后“救火”,更要强化线上线下常态化检查,对非法销售行为“零容忍”。应急管理部门应加强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的指导,明确个人与企业的处置责任,严查随意丢弃行为。网信部门应督促平台落实安全责任,对整改不力、屡教不改的平台依法严惩。

公众的安全意识也需同步“补课”。例如,不少人对氢氟酸的毒性知之甚少,将其当作普通清洁剂使用,还有人即便知道其有危险,仍抱有“偶尔用一次没事”的侥幸心理,盲目下单购买。这种对危险的漠视,同样是安全事故的“催化剂”。有关方面应重视对危险化学品的科普,通过案例警示、科普短视频等形式,引领公众认清危险、远离风险。

危险化学品管理无小事,“化骨水”事件为有关各方敲响了警钟。唯有织密安全防护网,才能让危险化学品始终处于“可控范围”,而不是“流窜”在公共空间威胁生命。

来源: 工人日报  
编辑: 唐文培   审核: 李露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