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日薪5000元当演员”的泡沫,守护银发族权益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9-17 07:39

“老太太行情太好了,现在短剧就缺老太太,你们的生活经验就是演技”“六七十岁的长辈演员严重紧缺。有剧组为寻‘霸总爹’开出日薪5000元”……近段时间,各大社交平台不断推送着类似内容——视频里,主讲人情绪饱满,极力渲染退休后投身短剧拍摄的种种“好处”。而业内人士直言:“竖屏短剧稍微出色点的女主,日薪也就8000元左右。5000元招‘爹’?要么是噱头,要么就是配合某些高价培训班做的营销,目的很明确——收割老年人的退休金。”(见9月15日《南国早报》)

  随着微短剧的风靡,这类宣传对不少“银发族”极具吸引力。事实上,所谓“高薪招演员”,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营销。当老人被“高薪”吸引,进而向培训机构咨询时,这些机构往往会先以“形象符合”“潜力十足”稳住对方,转而抛出“需先参加演技培训”的要求——从几千元的基础班到上万元的进阶课,费用层层叠加,却不明确承诺“培训后必能接戏”。等到老人交完钱、上完课,要么被以“演技不达标”为由拒绝推荐进组,要么只能接到仅有几句台词、日薪几百元的龙套角色,与最初承诺的高薪相去甚远。

  这类骗局之所以能得逞,在于精准抓住了银发群体的心理弱点。一方面,退休老人有充足的时间,渴望尝试新事物、实现自我价值,“当演员”无疑足够新奇;另一方面,部分老人对短视频平台的营销话术缺乏辨别力,容易被虚假承诺迷惑。而培训机构正是利用这份“期待与信任”,用“低门槛、高回报”的幻象,让本应安享晚年的老人掉入陷阱,最后不仅希望落空,还损失了养老钱。

  守护银发族的“养老钱”与“演员梦”,对监管部门而言,应加强对短剧及其培训行业的排查,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引流、高价培训圈钱”的违法行为,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震慑;社交平台须压实内容审核责任,下架夸大其词的招聘宣传,阻断骗局传播渠道;子女和社区要多与老人沟通,科普此类诈骗套路,帮助老人建立理性认知,“没有不劳而获的高薪,也没有无需门槛的演员路”。

  当“日薪5000元”的泡沫被戳破,我们更该关注的是,如何不让此类闹剧“换个马甲”反复上演,如何让银发群体的晚年生活既充实又安心,这需要社会各方持续探索。

来源: 工人日报  
编辑: 唐文培   审核: 李露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