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重庆|重庆涪陵:闲置山林长出“绿色银行”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6-25 07:26

烈日当头,村民游显英在家里简单吃过饭后,就急匆匆地赶到了村旁的马尾松林。他到这里不是为了躲阴凉,而是照顾生长在林下的大片灵芝。

“咱们的种植基地配备了智慧灵芝弥雾系统,气温一升高就会持续喷出水雾,为灵芝‘降温解渴’,保持其湿润的生长环境。”游显英说,“以前砍树卖木材,现在林下种药材,每亩年收入从300元涨到1.2万元,这些灵芝可是我们村里的宝贝。”

重庆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47.6%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优质野生中药材富集地。如今,涪陵全区野生中药材种类已达3000余种,全区常年野生中药材干品产量达6500余吨,产值超3亿元。

自重庆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以来,涪陵区在太极、天同生态农业等中药材龙头企业带动下,通过中药材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推动全区中药材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种植品种不断丰富,产量产值稳定上升。

在涪陵区大顺镇,农户们以林地经营权入股,不仅获得520万元流转收入,还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联营模式,分享项目资金量化的600万元股权分红,从多花黄精、淫羊藿,到灵芝、厚朴,再到紫苏、四季青,镇里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并辐射带动周边10个乡镇种植中药材6万亩。

如今的涪陵,中药材人工种植规模已超16万亩,形成了以大顺镇为核心、辐射周边10个乡镇的产业带。83家中药材企业构建的全产业链,带动6000余户林农户均年增收超万元。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的同时,林地亩均产值从两三百元跃升至一两万元。2024年涪陵区中药材加工产值已达27亿元,林药产业年产值5亿元,全产业链的增值效应让农户从“卖原料”升级为“卖产品”。

绿色金融与科技赋能的“组合拳”,也进一步延伸了林下经济的价值链。涪陵林交所搭建的交易平台已促成409亩林地经营权流转交易20.8万元。企业通过林权抵押获取520万元低息贷款,有效缓解资金压力。200亩灵芝基地通过物联网弥雾喷灌系统实现精准管护,年产20吨灵芝干品及10吨孢子粉,后者每公斤市场价达2万元,技术指标居全国前列。

“林改的核心是让山林成为‘绿色银行’。”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探索林业碳汇与林下经济的融合发展,让每一片绿叶都成为百姓增收的绿色资产。

记者 伍鲲鹏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 朱小乔   审核: 李辉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