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现场会+五次协商会 老旧小区小微停车场温暖上线
2025-06-20 09:48
近日,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鹅公岩社区的小微停车场正式开放运营,这让在鹤皋村老房子里住了30多年的居民刘新鹅,高兴得连叫了好几家邻居,一起下楼“观摩”。
“刘阿姨,现在您可以放心睡个整觉咯!”邻居小张摇下车窗打趣地说。这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过去半年里,鹤皋村的160户居民,在人大代表和社区、相关部门的共同支持下,打响了一场漂亮的停车“突围战”。
“停车乱”引发居民困扰
鹤皋村29、30、31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原重庆建设厂的家属院,步梯老楼,无车库配套,共160户居民。
楼下道路是谢正街通往重庆建川博物馆的必经之路,仅3.8米宽,加上密集的行道树,双车勉强能通行。
此前,为防止乱停车阻碍交通,相关部门在路中间设置了隔离花箱,既美观,又维持了秩序。居民有停车需求,可在30栋旁的驾校停车场临停或月租。居民、游客等各路车主多年来相安无事。
去年12月,驾校停车场地块因需实施土地整治而关停,矛盾就此上演——3栋老楼的原住民没了停车地,只能挤在路边停,周边小区的居民见有“免费车位”,也来争抢位置,导致车辆越来越多。实在不好“挤”,车主们便开始私挪花箱位置、强行停放,到了夜间停车高峰期,更是不管不顾并排停放堵道。
“当时真是有车不敢开回家,怕没位置,好不容易停到了,又怕半夜被喊起来挪车,更怕开出去了、回来又没位置!”说起“抢位大战”,居民张强一脸苦笑。
“好好一条路,被‘七拱八翘’的车占完了,我们这几栋老年人多,每天都担心把别人车挂了,或者被车碰了,到时候邻里之间扯皮。”居民赵庆君一阵吐槽。
刘新鹅不会开车,也没有车,却也为停车难而烦忧。她白天出门提心吊胆,夜深人静辗转难眠。“三更半夜,一会儿有人大声喊挪车,一会儿又有人因为抢车位吵起来。老年人本来睡眠就差,这下更没法睡了。”
敲开共治协商之门
“今年初,鹤皋村的许多居民开始反映停车难问题和停车乱象。”鹅公岩社区党委书记肖忠燕将居民诉求做了详细记录后,立即与区人大代表、重庆建川博物馆副馆长赵星一道,深入现场调研。
3月4日,鹤皋村片区规范停车管理首场现场会召开。
当天,区城市管理局、区消防支队、街道、社区相关负责人,以及区人大代表、居民代表齐聚一堂,逐项梳理路段管理权属和地形地貌特点,细致探讨了解决停车难的可行性路径,一场老旧社区共治实践悄然启动。
自那以后,160户居民的家常常会响起敲门声。
肖忠燕等社区工作者、区人大代表赵星、社区志愿者刘勇等人的笔记本里,记满了上门走访收集的上百条居民建议和每家每户的用车情况。
赵星甚至多次开车到现场,反复验证车位宽度和车辆掉头位置。
其后几个月,社区又围绕鹤皋村片区规范停车管理事宜,牵头组织召开了2次现场会和5次协商会,并逐户签订了第三方管理协议。
从停车选址到停车收费,从自主管理到引入第三方管理,160户居民,在一次次沟通中,慢慢达成了共识。
40个停车位温暖上线
在区城市管理局、重庆建川博物馆等多个单位的协调支持下,鹤皋村3栋老楼的停车方案最终敲定:利用该路段斜坡地形特点,斜划40个车位,不仅能满足27户有车原住民的停车需求,还能兼顾部分外来车辆的临停需求;前后出入口均安装双向抬杆,既可以保障车辆安全掉头,又留出了4米宽的“生命通道”;出入口道闸实施居民自治(委托第三方)管理,路段则由区城市管理局委托谢家湾街道鹅公岩社区进行规范化管理。
社区还广泛征求了居民的付费意愿,走访了周边停车场的收费情况,更参考了原驾校停车场的收费标准,确定临停2元/小时、月租150元/月的收费标准,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且停车收费所得,将用于停车场购置、安装道闸等设施以及日常管理。
这场历时半年的停车“突围战”,最终在居民的掌声中画上句号,但关于基层治理的实践仍在继续。“小微停车场虽小,却装下了老街坊的安全感和自豪感,这就是基层治理的民生温度。”赵星说。 (高晓燕)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