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AI监管 校园餐成幸福餐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6-13 11:18

校园餐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长心中的头等大事,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在万州,一场聚焦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守护学生“舌尖安全”的监督行动已经展开,积极回应着民生关切。

将群众心声纳入监督议题

“我家孩子说学校食堂的饭菜没以前好吃了,种类也变少了!”“食材统一配送本是好事,可同等价位下,菜品品质好像不如从前。”“膳食经费是否妥善管理?校园食品安全又该如何强化保障?”在2024年底的一次接待选民活动中,万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骆继军听到了群众的心声。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骆继军多次开展实地走访,收集到群众相关意见建议30余条。基于此,在今年2月召开的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主任会议上,他提出将食品安全管理纳入今年人大监督工作计划的建议。经主任会议充分讨论,结合全区正在推进的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被确定为今年区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议题。

全链条监管提升食堂透明度

今年3月,万州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走访了鸡公岭小学、南京中学等学校和万商集团等食材配送企业。调研组深入食堂操作间、食品原料储存室、餐具清洗消毒区、天骄校园集采配送仓库等地,向学校、配送中心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详细了解食材采购储存、加工制作流程、食品留样及陪餐制度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情况。

走进鸡公岭小学食堂大厅,电子监控显示屏里,身着工装、佩戴口罩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为全校师生准备午餐。食品分拣、清洗、烹饪的全过程都被后厨操作间的智能摄像头全部记录了下来,并通过显示屏实时对外直播。

据了解,万州区市场监管局聚焦数字赋能,强化校园食品安全智管。2024年,运用阳光食品App开展“日周月”检查13万余次、食材管理5.4万条,AI抓拍不规范行为8202条,均及时整改到位。积极引导3000余名师生、家长通过“餐饮安全在线”对学校食堂开展线上监督。

“‘互联网+明厨亮灶’充分发挥数字赋能的作用,有效弥补了校园餐监管短板,实现了全链条阳光监管。”调研组成员如此评价。

调研组还通过调查问卷、走访等方式,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学校负责人、配送企业等多方意见,力求精准发现问题。

持续问效守护“幸福餐”

今年4月,在万州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全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情况的报告。结合前期实地调研掌握的情况,大家直言不讳指出问题,并提出加大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完善食材供应商信用评价、畅通学生家长意见反馈和投诉渠道等20余条建议。

“建议配送企业增加厂家直采、基地直采等采购方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强化对食材存储、冷链配送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和人员培训,保障配送食材品质。”“建议压紧压实学校主体、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和属地管理四方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加快构建覆盖‘全链条’的食品安全防护网。”“目前仍存在膳食经费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要严格执行营养改善计划政策,规范预算编制和资金拨付流程,强化资金使用审计监督,确保营养膳食资金切实用于孩子身上。”

会后,万州区人大常委会对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列出详细的问题清单和整改建议,交区政府研究处理,并要求区政府及时将研究处理情况反馈至区人大常委会。

在人大监督推动下,目前,校园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已迭代升级,学校食堂、配送企业100%入驻阳光食品App,全覆盖安装“互联网+明厨亮灶+AI识别”系统,实现进货查验、贮存、分拣、运输、加工过程以及食品留样、分餐发餐等全链条“云”上监管,发现问题实时上传并预警。

“校园餐是大民生,决不能一审了之。后续,我们将采取明察暗访、专题调研等方式,对区政府的研究处理情况进行持续监督问效,确保按照问题清单逐一销号,整改到位、改出成效,真正让校园餐成为放心餐、幸福餐。”万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频说。(宋婷婷 安颖)

来源: 公民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余虎 主编:罗静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