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全市两会|非遗曲艺游轮驻场演出场场爆满背后 代表建议助力传统曲艺走向广阔舞台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何春阳

2025-01-13 19:26

建议:《关于加强重庆曲艺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建议》,呼吁对老一辈重庆曲艺艺术家的唱演、伴奏、曲式,以及口述和纸质文献等,开展全面系统的抢救性记录工程,加大对曲艺人才的培训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开展曲艺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系列演出活动,加大编剧创新和表演创新,使曲艺能够尽量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真正激发市场活力。

效果:在建议的推动下,我市持续开展多个曲艺曲种的传承培训和非遗记录保护工程工作,市曲艺团与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成都市曲艺团等单位合作,与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设“曲艺班”,开展各类曲艺曲种专场、曲艺展演周、曲艺传习、非遗研学等活动千余场。其中,进基层、进校园、进景区演出133场。

1月8日晚,长江叁号游轮在江畔缓缓航行,上百位游客在游轮上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灯光璀璨的夜景尽显山城活力;悠扬清脆的四川清音让人如痴如醉……当晚上演的《艺游三峡》驻船演出秀,涵盖了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评书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展现了重庆曲艺非遗的独特韵味。

▲《艺游三峡》驻船演出秀。受访者供图

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中,曲艺表演只能在专门的剧场中欣赏。然而,如今的重庆,曲艺表演已经打破了剧场的限制,走向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

这种转变的背后,离不开市人大代表、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舞蹈与戏剧学院院长赵婷的努力。

部分曲艺“人走艺亡”

亟需“抢救”与保护

在2024年两会期间,赵婷提出了《关于加强重庆曲艺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建议》,为重庆地区传统曲艺的抢救保存、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重庆拥有丰富的非遗曲艺资源、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坚实的曲艺观众基础。然而,随着社会变迁,曾经活跃在舞台上的曲艺曲种如今已不足20种。

赵婷经过深入调研发现,重庆传统曲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曲艺传承面临着人走艺亡、传承断档、曲种消失的严峻形势。

“重庆曲艺界非常有名的老两口,85岁的车灯国家级传承人谭柏树老先生和82岁的四川清音国家级传承人李静明老师,至今还在教课,每每讲到技艺传承问题都泪洒现场。”赵婷说,如今,金钱板、竹琴、谐剧、荷叶等形式的曲艺传承已经断档,亟需在当下对老一辈艺术家们的技艺和表演进行“抢救”与保护。

她还认为,曲艺领域十分缺乏创新人才力量,曲艺创作人才、曲艺艺术研究型人才都严重不足,很多传统剧目较为陈旧或缺乏改编,难以适应现代人群的审美变化和精神需要。

建议曲艺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

让曲艺更好走向市场、开拓市场

传统曲艺面临着如此多的挑战和威胁,该如何保护好传统曲艺呢?

赵婷建议,对老一辈艺术家的唱演、伴奏、曲式,以及口述和纸质文献等,开展全面系统的抢救性记录工程。整理、出版曲艺剧目的文字资料,挖掘已失传的剧目,为曲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代表性剧目和中青年演员的优秀剧目进行录音录像,建立“曲艺艺术音像资料库”。

同时,加大对曲艺人才的培训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如通过与重庆相关艺术院校的合作培养机制,针对濒危项目的具体门类情况,扩大培养人才的对应门类名额和通道;完善曲艺表演团队人才梯队和人才储备,打通人才引进通道,培养、吸引编剧创作人员和有曲艺创作经验的青年专家和稀缺类演员等。

▲2024年12月17日,重庆市曲艺团演员在南岸区街头表演相声。受访者供图

她还特别提到,建议开展曲艺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系列演出活动,为老百姓尤其是更多孩子创造亲近传统曲艺的机会,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在此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创新”二字,加大编剧创新和表演创新,尽量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以便让曲艺真正走向现代市场,进而开拓市场。

游轮驻场演出好评如潮

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次

“2024年,我们的曲艺保护传承有了积极进展。”市文化旅游委艺术处干部高金山介绍,在非遗曲艺项目的抢救与保护方面,我市持续开展多个曲艺曲种的传承培训和非遗记录保护工程工作。在曲艺人才培训和人才引进方面,市曲艺团与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艺术学院就院企人才培养、学术资源共建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与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成都市曲艺团等单位开展合作;与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设了“曲艺班”,招收了一批青年学员,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定制四川清音、四川扬琴等专业学习课程,解决人才断代问题。

▲中小学生在重庆市曲艺团非遗传承体验基地开展非遗研学活动。受访者供图

“成效更为明显的,当属我们在新剧目投入创排和曲艺普及方面的实践。”市曲艺团总经理王晓林表示,过去一年,市曲艺团依托团场、山城曲艺场以及各类赛事展演舞台,开展各类曲艺曲种专场、曲艺展演周、曲艺传习、非遗研学等活动千余场。其中,进基层、进校园、进景区演出133场。

他清楚地记得,在谢家湾小学表演时,孩子们十分兴奋,都争着想上台互动;在渝北区龙兴足球场演出当天,虽然雪花纷飞、天气寒冷,但不少观众都冒雪前来,对曲艺的热情分毫不减。

特别是市曲艺团与长航集团合作打造的“艺游三峡”巴蜀文化长江行暨“巴风蜀韵”长江叁号游轮驻场演出、《艺游三峡》驻船演出秀2.0版,成为了巴蜀文旅走廊的一张靓丽名片,几乎是场场爆满、好评如潮,已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次。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商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