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助力石窟寺保护利用 讲好文物故事 让更多石刻“走下”崖壁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09-06 09:43

近日,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游戏场景将大足石刻的不少石窟造像进行1:1还原,让大足石刻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据了解,除了大足石刻外,我市现存石窟寺窟龛近3900个,造像8万余尊,作为重庆特色文物资源,石窟寺的保护工作也受到人大关注。为了提升川渝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和影响力,近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赴部分区,围绕川渝石窟寺保护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助推石窟寺保护研究、文化价值挖掘等工作。

石窟寺文物保护状况不平衡

我市的石窟寺建设始于隋唐时期,兴盛于两宋,延续至明清,跨时千余年,分布于全市36个区县。现存的8万余尊造像中,两宋时期的就占了5万余尊。

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为代表的重庆石窟寺是中国乃至世界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

在川渝石窟寺的保护中,如何坚持“以大带小、大小并举”?在调研时,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调研发现,石窟寺文物保护状况不平衡,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状况较好,低级别石窟寺不可移动文物保存情况不佳。

在调研中,有人大代表建议,建立“以大代小、系统保护、有效利用”的管理模式,以大石窟带动中小石窟,以“大足经验”带动其它区县石窟寺保护利用。同时,建议谋划布局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石窟寺保护项目,探索中小石窟寺保护管理新模式。

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造像地层岩性、分布状况及自然环境较特殊,在自然应力的作用下,普遍存在危岩、水害、风化、生物侵蚀、人为破坏等多种病害,而这些病害直接威胁石窟寺及石刻的安全,严重破坏石刻的保存条件。

在调研时,有区县表示,现实中往往多种自然损害因素叠加,增大了治理的复杂性和解决难度。如:龙多山摩崖造像的东岩造像区,历史上多次发生垮塌,使较大面积的造像岩体跌落山下。

有建议称,应从人大立法角度考虑,把各区县石窟寺保护纳入地方性法规,实施区县级和以下级别石窟寺及石刻安防设施建设,把所有级别的石窟寺统一纳入安全防护系统,提升石窟寺保护水平。同时,突出保护优先,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川渝一体化保护展示体系,加大石窟寺“全要素”考古研究和展示阐释力度。

亟须探索整合利用方式

目前全市对外开放的石窟寺不多,开放展示的石窟寺也以本体展示为主,展示形式单一、内容有限、体验感差。

在调研中发现,我市中小石窟受规模小、分布零散、视觉冲击力不强等条件限制,很难形成足够的知名度与吸引力,无法独立成为旅游目的地,同时也导致了石窟寺的民间祭祀和违规妆彩、描金等行为时有发生,亟须探索整合利用方式。

石窟寺文物活化利用不足,是调研中反复被大家提到的问题。除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外,我市石窟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亟待提升。

有人大代表建议,应突出活化利用,积极引进培育市场主体,用好社会资本力量,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放大特色、串珠成链,通过价值阐释、丰富自然风光体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同时,梳理整合石窟寺周边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传统村落、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布局展示节点、构建水陆文旅游线、打造特色文化单元等形式,推动川渝地区石窟寺和其它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联动。(陈敏)

来源: 公民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商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