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涌洞镇:书写乡村振兴的“金色答卷”
2025-09-14 07:16
金秋时节,走进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涌洞镇,层层梯田如金色波浪,从山脚铺展至云间。稻穗低垂,米香四溢。这片曾因“贡米”闻名的土地,正以产业振兴为笔,蘸满科技与人文之光,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金色答卷”。
曾经,受限于劳动力外流、耕地零散、传统种植模式等因素,涌洞镇的稻米产业面临发展瓶颈。如今,通过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和三产融合,百年贡米重焕生机,成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支柱。
▲荒田变良田。通讯员 姚华胜 摄
面对“巴掌田”“望天田”等难题,涌洞镇以河坝村为试点,推进高标准农田整治,整合零散地块,完善基础设施,将荒芜之地变为连片良田。目前,该村450亩贡米基地年产优质米达28万斤,产值突破180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大幅增长。村民通过科学种植,不仅米价提升,收入也稳步增加,走出传统农业困境。
在重庆市第六批专家服务团(张颖韬团队)的助力下,涌洞镇开展香稻品种筛选与示范种植,推广增密栽培、绿色防控、有机施肥等新技术,使亩产从原来的400公斤提升至598公斤。专家团队扎根田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辐射带动三个村1500亩贡米种植,真正让“土疙瘩”变成“金元宝”。
▲秋日丰收景象。通讯员 姚华胜 摄
涌洞镇积极构建“贡米+生态+文化”产业链,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线上借助电商和帮扶平台,贡米畅销“云端”;线下推广“稻鱼共生”“稻油轮作”等“稻+”模式,提升亩产效益,打造四季农业景观。同时,结合当地鱼化石资源,推出研学旅游路线,带动农家乐、民宿发展,实现“以米促旅、以旅兴农”。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从“单一种植”到“融合发展”,涌洞镇实现了传统农业的华丽转身。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画卷,正在这片梯田上徐徐展开。百年贡米,正以崭新姿态,香飘万里,走出深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记者 黄欢 通讯员 姚华胜 李学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