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单到热闹:丰都用41个互助会承包孩子们的快乐暑假!
2025-08-20 16:24
近年来,丰都持续发力培育特色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破解家庭教育“孤军奋战”的困境,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让“抱团取暖”成为常态。
这个夏天,丰都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的暑期特色课堂更是精彩纷呈,包鸾镇的扎染、栗子乡的红色故事、仙女湖镇的团扇创作……一幕幕温馨场景,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温暖力量。





走进包鸾镇
“鸾妈妈”青少年家庭教育
互助会的课堂
满是活力与温馨
讲台上
老师细致讲解扎染步骤
台下
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认真倾听
折叠、捆绑、浸染,动手环节一开启,孩子们立刻投入创作。遇到难题时,老师轻声指导,课堂里满是专注的氛围。不一会儿,一块块白布就变成了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


“以前假期写完作业只能看电视、玩手机,特别孤单。现在这里活动多,还有小伙伴一起玩,我超喜欢!”13岁的舒莘玲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如今,互助会成了她的欢乐天地。





仙女湖镇
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
厢坝片区互助点
一场关爱留守儿童的
非遗课正在进行
“大家知道吗?团扇曾是文人雅士的最爱,扇面上不仅有画,还会题诗呢!”老师用故事拉开课堂序幕,又展示了传统团扇实物——精致的花鸟、山水图案,让孩子们连连惊叹。随后,老师从线条勾勒到色彩搭配,一步步教孩子们团扇画技巧。
创作时,孩子们围坐桌前,在老师一对一指导下大胆发挥:有的画小动物,有的仿传统牡丹,还有的把卡通形象画在扇面上,让传统团扇满是童真。

“我从没画过扇子,今天学会了!这把画满星星的扇子,要送给打工的爸爸妈妈。”10岁的小宇举着作品,笑得格外开心。





栗子乡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的红色文化课堂上,孩子们围着老师不停提问:“这位英雄真的牺牲了吗?”“他为什么这么勇敢呀?”
栗子乡红色资源丰富,留存多处革命旧址。互助会依托这一优势,不仅开设红色课堂,还邀请当地老党员当讲解员,带孩子们参观纪念馆、革命旧址,通过听故事、看实物,让革命历史走进孩子心里。


“以前带孩子看红色电影,他坐不住;现在上红色课堂,听得特别认真,还会主动查资料了解历史。”小航爸爸的话,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据了解,自2022年探索建立“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以来,目前全县已有41个互助会,入会家长会员1.02万名,吸引9000多名儿童参与,其中留守儿童7300多人。

从非遗体验到红色教育
从趣味陪伴到技能学习
我县青少年家庭教育
互助会的暑期课堂
正以资源整合为纽带
串联起各乡镇(街道)的特色教育场景
这个夏天
因这些温暖的课堂
孩子们的成长更有力量!
(邓军杰)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