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唯一! 北碚84公里自驾环线串起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4-09-22 15:57
9月22日,北碚区三圣镇卫东村,澳安重庆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谭彬正在查看澳洲小龙虾的生长情况。他说:“龙虾下个月才上市,现在就被抢订一空了,多亏门口这条路。”
谭彬口中的路,指的是北碚区“巴适”江东·1314自驾环线。前不久,交通运输部在全国征集“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最美精品自驾路线,从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135条线路中,初步筛选出20条入围路线,北碚“巴适”江东·1314自驾环线位列其中,这也是重庆乃至西南片区唯一入围路线。
北碚区交通运输委副主任汪晋宇介绍,“巴适”江东·1314自驾环线蜿蜒于华蓥山脉,全长84公里,串联起天府镇、静观镇、柳荫镇、三圣镇、金刀峡镇等5镇16村,惠及沿线约2万名村民。因84谐音“巴适”(川渝方言,形容人舒服、合适或事物正宗、地道),且环线最高海拔1314米,故以此命名。
▲重庆“巴适”江东·1314自驾环线。
▲重庆“巴适”江东·1314自驾环线。 特约摄影秦廷富
这是一条风景宜人的景观之路——路随山势转,车在“画”中行。柳荫镇距离北碚城区36公里,过去交通偏远、地处不便,近年来,依托环线带来的交通便利,柳荫镇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在东山下的东升村发展研学旅游,大学生在这里体验艺术乡村、小朋友则可进行农耕体验、小动物互动体验,在田园中感受自然童趣。今年以来,柳荫镇已接待近8万名游客,其中包括150多个、3万余人的研学团队,不少人从东北、西藏等地专程慕名前来。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山上的永兴村,有一座喀斯特天然溶洞天眼洞,在溶洞内可体验刺激的绳降和飞拉达等极限运动,接下来还将因地制宜打造密室逃脱等场景,玩累了,还可入住鄉根乡舍等特色民宿,感受田园野趣。
▲北碚区柳荫镇天眼洞景区,游客体验极限运动 。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一条产业兴旺的致富之路——84公里的蜿蜒山路不仅方便了沿途16个行政村2万余村民的生活,也串联起多个农业产业项目。谭彬告诉记者,公司门口的柏油马路过去是个田坎,2015年改造成水泥路,当时仅有4米宽,错车都难。2021年,水泥路升级成柏油马路,道路拓宽到5.5米,成为“巴适”江东·1314自驾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他也趁势在卫东村发展起重庆国际滑翔伞基地和200亩澳洲小龙虾,基地游客不断,小龙虾供不应求。在环线沿线的“梅香西山”万亩蜡梅产业带,不但一年四季游客盈门,北碚区还依托优质的蜡梅资源开发了蜡梅香水、室内香薰、蜡梅精油等产品,广受市场好评。
这是一条通村畅户的振兴之路——金刀峡镇五马村曾是北碚区最偏远的村,仅有一条乡村公路与外界相连。而环线的开通后,公路就从五马村村委会门前通过,村民出行更方便了。随着环线建成通车,北碚区还集中开通了农村区域的公交线路,五马村村民也享受到了公交出行的便利。如今,北碚区农村区域公交线路已达51条,覆盖17个街镇的104个行政村,实现了公交“村村通”目标。村民乘公交出行与城市居民享受一票制2元的同等待遇,还可享受1小时优惠免费换乘和敬老卡、爱心卡及学生卡等公交优惠政策。
▲游客在柳荫镇体验滑翔伞的乐趣。 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环线的通达,不仅将沿线串珠成链,更带来了一连串的延展效应。“环线紧密契合区域生态旅游、特色产业、乡镇经济、历史人文等发展需求,围着产业转、伴着需求修。”汪晋宇介绍。环线开通后,北碚区聚焦低效闲置国有资产盘活利用,以金刀峡镇偏岩古镇D级危房改造提升为试点,探索项目化“建投运”一体模式,让原先分散的房屋实现连片盘活,推动古镇存量资产转型。如今,偏岩古镇增加了咖啡、民宿、手工面坊、小吃、文创店等多种业态,这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镇正在焕发新活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