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赋能!“菇为金用”团队让小山村“香”飘四方
2025-07-03 19:41
夏季,正是“高温菇”(夏季高温时生产的平菇)大量上市的时节。近日,在巫溪县天元乡新田村,当地种植的“高温菇”迎来了丰收。
过去,这个村也种植平菇,但出菇率不足70%。今年,出菇率却超过了90%。数字变化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以前我们只能凭经验,现在有了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的知识,产量确实提高不少。”新田村的种植户陈尤香感慨地说。
陈尤香口中的老师和同学,实际上是重庆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的“菇为金用”团队,团队负责人是该校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学生龚佳仪。2024年9月,她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和振兴乡村的憧憬,带领团队来到了这座小山村,助力当地平菇产业的“变革”。
天元乡曾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而新田村位于天元乡最高处,海拔在1600米以上,是天元乡海拔最高、最偏远的村庄。
团队首先针对当地气候开展调查,发现新田村因为海拔高、生态好,适合种植“高温菇”,但由于菌种质量差、种植技术弱等问题,产量一直不高。摸清情况后,团队从菌种的选育环节开始,发挥专业优势,引入优良菌种,从源头上提升平菇的品质和产量。
▲图为菇为金用团队成员与农户交流种植经验。(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通过引入优质平菇菌种、用玉米秸秆及玉米须浸煮液改良栽培料老旧配方和使用自动喷淋系统等技术,出菇率从不足70%到现在的超90%,已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对于部分平菇进行深加工、多品种开发的建议也在逐步推进,如制作平菇干、平菇酱等产品,进一步提升平菇的附加值,多维度拓展食用菌市场。
▲图为新田村食用菌示范基地高温菇采收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团队的技术帮扶下,新田村的平菇不仅产量稳步提升,品质更是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产业。未来,团队将继续扎根基层,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让“菌香”飘得更远,助力新田村迈向更加富裕美好的明天。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