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修座桥,搬走一座“山”!——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的档案记忆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2-03 14:49

重庆的第一座城市道路桥梁是牛角沱嘉陵江大桥,这座桥的建成结束了嘉陵江重庆段没有城市桥梁的历史,同时也拉开了重庆桥梁建设序幕。

“早在七十多年前,重庆就已经有了建设嘉陵江大桥的规划。”重庆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徐惦耕介绍,城建档案馆中收藏有63份珍贵史料,详细纪录了这座大桥的前世今生。

在1946年的规划图中,便清晰标出了嘉陵江跨江大桥的规划修建位置,根据当时规划,它将连接江北香国寺码头附近区域和重庆市中心区域。不过因为资金等原因,大桥一直未动工。

为什么在广阔的市中区(现渝中区)区域,偏偏选择在牛角沱上清寺一带建桥?“选桥的修建位置相当讲究,桥台的建设不是说随便找个地方都能搭起来的。当时的专家们也考虑过江北嘴,那边靠近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也与解放碑更近,但千厮门附近的江面宽阔,在当时建设条件受限。”徐惦耕介绍,牛角沱水域水流平缓,跨度合适,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最终被选定。

修桥地址确定下来了,但在缺乏经验,物资、设备以及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如何把这个“巨无霸”修起来?

档案馆史料记载,武汉长江大桥当时通车没多久,桥梁建设的成功为团队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设计方为重庆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嘉陵江大桥正式动工后,施工方使用的很多建桥技术都与武汉长江大桥相似,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建设技术。

在桥梁建设中,工人们还克服了缺少大型设备,以及洪水等问题,只为实现了重庆人的大桥梦。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资料数据中,也清晰记载了当时大桥建设的热火朝天景象:大桥上清寺方向原有一座山阻隔,工地上每天上千人施工,硬是生生把“山”搬走了。

1966年1月20日,嘉陵江大桥正式通车。通车前几天,市民们从各地专门赶来“踩桥”。随着大桥通车,两岸居民也正式结束了只能靠轮渡过江的历史。

▲牛角沱嘉陵江大桥 张坤琨 摄

历经沧桑的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承载了山城的变迁和发展。2001年,在嘉陵江之上修建的渝澳大桥建成通车,它距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约200米,两桥被称为“姊妹桥”。两个“姊妹”连接着江北区和渝中区,是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通道。2009年,牛角沱嘉陵江大桥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而今,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渝澳大桥、轨道交通3号线过江复线桥“老中青”三代大桥比肩而立,成为重庆城市交通发展重要的见证。

原标题:为了修座桥,搬走一座“山”!

(蓝晓)

来源: 重庆发布  
编辑: 林勇   主编:胡东强      审核: 李苒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