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守护|离职员工违规下载存储关键数据,看公安怎样出手
2025-07-18 21:15
今年年初,长寿区公安局知识产权警务联络官接到企业求助,该企业发现离职员工违规下载存储关键数据,商业秘密面临泄露风险。
长寿区公安局知识产权警务联络官在市公安局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总队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支队指导下迅速介入,在固定证据的同时,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最终劝导涉事人员主动删除相关数据,一场潜在危机被化解。
这是公安机关知侦部门落实“安芯护企”机制,强化法治服务精准供给的一个缩影。
2024年以来,市公安局知侦总队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支队忠诚履职,依法严打各类侵权假劣犯罪,指导全市公安机关知侦部门侦破相关刑事案件102起。其中,8起侦破案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10起侦破案件获公安部贺电表彰。
打击知识产权领域犯罪,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假冒伪劣充电器可能引发火灾,伪劣电线威胁用电安全,盗版教材侵害文化根基……面对这些直接危害民生安全、侵犯知识产权领域的犯罪行为,支队以“昆仑”“安芯”等专项工作为牵引,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
在保障生产生活安全领域,九龙坡特大跨省制售假冒电动自行车充电器案、丰都“7·14”制售伪劣电线案、璧山“9·13”制售假劣消防灭火器案接连告破,重拳出击查缴伪劣产品,及时清除了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
在保护企业创新创造方面,主动融入重庆市“416”科创布局和“33618”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对高新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实施精准打击,维护了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创新发展信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也是民生大案。”支队政委吴语深有感触。在另一起假冒伪劣卫生巾案中,办案民警在简陋昏暗的地下作坊查获了大量生产过程毫无卫生安全措施的伪劣产品……这些案件背后,是对群众健康和市场秩序的严重威胁。
机制创新,构建警企新生态
如何变被动打击为主动防护?支队探索出一条“保护前置、服务靠前”的新路径——建立《高新名优企业品牌刑事保护名录》及配套警务联络官制度。
聚焦重庆优势产业和创新型企业需求,支队将重庆赛力斯新能源、重庆鸽牌等39家易受侵权的企业纳入首批《名录》,签署《警企协作备忘录》;市、区两级公安机关精干警力担任知识产权警务联络官,组建31个“双联络小组”,主动登门“问需求”、实地走访“送服务”、精准对接“促发展”。
在长寿国家级经开区,这一机制已落地生根。长寿区公安局设立驻园区知识产权警务办公室,遴选7名警务联络官,并邀请高校专家组建“公安+专家”服务单元。制度运行以来,该区知识产权领域警情同比下降42%,国家级(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优质企业增至82家。
警务联络官不仅提供“风险体检”,排查化解隐患,对《名录》企业重点指导,更在侵权行为发生时快速响应,针对重大涉企案件提级督办。机制建立以来,公安机关已侦破侵犯包括《名录》企业在内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37起,挽回经济损失2700余万元。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要打击犯罪,更是要培育全社会尊重创新、保护创造的文化土壤。
在重庆理工大学校园广场,一场特殊的展览引人驻足,支队民警刘昱、吴钊毅向青年学子热情宣讲:假冒品牌服饰包包、盗版教辅书籍、伪劣日化用品、假劣药丸……
今年以来,支队结合“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常态化进校园进企业开展多场次法治宣传。
这是支队和高校双向赋能培育保护知识产权土壤的生动一幕。
“要持续推进法治公安建设,深化‘阳光下的守护’主题宣传活动,努力将食品药品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理念传播延伸向社会各个角落。”支队副支队长李行说。围绕“电动自行车”“中小学教科书”等民生领域犯罪新动向,支队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及电商平台发出预警提示,凝聚齐抓共管合力推动源头治理;通过现场宣讲、新闻发布、假冒商品集中销毁等形式震慑犯罪的同时,提升公众维权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
增强业务能力,锻造精尖青年突击队
“学而不止才能当好‘知侦民警’!”总队昆仑青年突击队队长、支队副支队长刘昕的办案笔记里写满了各种专业知识。
每办理一起新型案件,他都会深入相关领域刻苦钻研,主动向高校和行业专家求教。在一起侵犯化工企业商业秘密案中,他从零学起,最终在专业上“反超”了侵权的“专家”嫌疑人。
专业队伍的背后,是“青锋为民 安芯护企”党建品牌的坚实引领。
支队党支部将党建与核心业务深度融合,依托“青年文明号”攻坚大要案件。2024年夏季行动期间,支部班子带头下沉一线,带领青年民警连续破获多起侵权伪劣大要案件,获公安部贺电表彰。
近年来,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支队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中国版权金奖”等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6项,涌现多名先进个人。
党建统领下的专业精神,已转化为护航发展的强大战力——共指导破获各类侵权假劣刑事案件513起,47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致信或赠送锦旗感谢。
从破获亿元假汽配案到建立《高新名优企业品牌刑事保护名录》,从警务联络官进驻园区到“青年先锋+公安专业”精准服务,重庆公安知侦部门以打促防、以护促兴,在守护民生安全与激发创新活力之间,探索出一条强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坚实路径。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