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下,他们为森林撑起“空中防火墙”
2025-07-15 21:05
7月15日上午11点50分,烈日炙烤着大地,室外温度超过42℃。渝北区龙兴镇夏家沟茂林深处,突然有浓烟冒出。此时,发动机的轰鸣声由远而近,市应急管理局航空应急救援总队的队员们分别驾驶三架直升机疾驰而至。从浓烟冒起到直升机吊桶洒水作业,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
▲7月15日,北碚区嘉辰路聂家沟,市应急管理局航空应急救援总队的队员们正起飞无人机展开森林巡护侦查。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虽是模拟训练,但整个处置过程高度还原实战场景。”总队副总队长曹家权介绍。
眼下,重庆进入夏季森林防火期,加之最近连晴高温,大部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7月15日,记者走进市应急管理局航空应急救援总队,探访高温下的航空应急救援人员如何展开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撑起“空中防火墙”。
热浪裹挟的机舱与冷静的机上人员
7月15日上午10点30分,两江新区龙兴通用机场,发动机轰鸣,在旋翼飞速旋转卷起的阵阵风浪之中,三架直升机先后起飞升空。
随着森林火险等级不断攀升,直升机加密了对森林的巡护。每日,直升机都要对中心城区的明月山、铜锣山展开巡护。
▲7月15日,渝北龙兴,市应急管理局航空救援总队队员在直升机上巡查,通过“空地一体”作战筑牢森林防火墙。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除了龙兴基地,我们在万州、黔江也有基地,并部署直升机、无人机以及指战员,确保市域内1小时航空应急救援。”曹家权介绍,三个基地的空中巡护,基本能够覆盖整个重庆。
随着直升机爬升,视野逐渐开阔,被植被覆盖的渝北、两江新区等地的林区轮廓越发清晰,沟壑与山脊的脉络也在视野里铺展开来。
而随着阳光直射,直升机内迅速升温,很快超过42℃,机上所有人员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湿透,额前的汗珠顺着脸颊不时滚落。记者看到,热浪裹挟之下,大家依旧沉稳冷静应对。
茂林深处有烟点,10分钟内扑灭
“发现烟点。”11点50分,机长唐号岭与负责观察的队员黄仁炯几乎异口同声。
渝北区龙兴镇夏家沟,茂林深处,升腾起浓烟。
▲7月15日,渝北区龙兴镇夏家沟,直升机正在应急演练。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周边有多个水库,可就近取水!”地面人员已将取水点位的地图发来。
约2分钟后,直升机到达取水点位上方,早已系好移动安全带的黄仁炯打开机舱门,趴在机舱地板上,配合机长开始进行吊桶打水的观察作业。旋翼飞转搅起水花,如银珠迸溅,黄仁炯顾不上欣赏这一特殊景观,直盯吊桶水位。“要等吊桶垂直于水面,看到浸满水,再给出指令,这样才可以达到满载3吨。”他解释到。
打水完毕,直升机朝着烟点飞去。
▲7月15日,市应急管理局航空应急救援总队的直升机上的队员正通过设备观察铜锣山和明月山的森林情况。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悬停、洒水!百米长的水带倾泻而下,形成的白茫茫雨幕大面积铺开。仁炯介绍,一般情况下,直升机吊桶搭载3吨水进行洒水作业,覆盖面积可达五六百平方米,可高效进行森林灭火。
“洒水完毕,再次前往点位取水!”唐号岭驾驶直升机离开。接着,另外两架直升机开始轮流进行作业。
从发现烟点到洒水作业,再到烟点被成功扑灭,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
无人机协同,共同织密森林“防火线”
下午3点,北碚区嘉辰路聂家沟,烈日炙烤下,地面蒸腾的热气夹杂空气中的热风,感觉像是进入了“桑拿房”。
此时,市应急管理局航空应急救援总队的队员们正操作无人机,展开森林巡护侦查。队员董存军全神贯注紧盯操作大屏,无暇擦拭汗水。
▲7月15日,两江新区龙兴通用机场,航空应急救援总队正在部署当天的飞行巡护计划。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无人机更轻便灵活,与直升机可以很好互补。”总队相关负责人徐源介绍,针对高温天气,应急救援总队还启用无人机进行巡护。
“你看,传回的实时画面,可放大30倍,一旦哪里有烟点、火点,逃不过我们的眼睛。”董存军介绍,当天,巡逻重点是中梁山脉、缙云山脉,巡护覆盖了150平方公里。无人机一旦发现烟点,将自动生成事件,直达市应急管理局。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