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自带杯、循环杯,你选哪个杯
2025-07-05 10:08
一个小小的设计,可以成为“减塑行动”的新亮点,比如,麦当劳的直饮杯,高高的直饮嘴取代了吸管,减少了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使用。同样,一次小小的行动,也可带来大改变。比如,今后上街消费饮料时不妨自带杯,或者选用循环杯。
这样的理念,正在推广中。日前,我市环保组织联合发起的“益杯行动”中,网红咖啡店“忠盅杯”公益策划人明确表示,咖啡店将对自带杯消费者实行九折优惠,对堂食消费者则推荐使用咖啡店自备的搪瓷盅。
“减塑行动”关系人类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全球塑料垃圾快速增加,2019年时已达到3.53亿吨,每年泄漏进入海洋生态的塑料垃圾约800万吨,2050年时,海中塑料垃圾将比鱼还多。在中国,平均每秒钟就喝掉676杯茶饮,这些茶饮消费的背后,伴随着约43.04万吨塑料垃圾的产生。
减塑,已成为全球行动。目前,“塑料公约”谈判仍在进行中,但国内目标已定,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分2020/2022/2025三个阶段,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mm的超薄塑料袋,2025年底前餐饮外卖不可降解塑料餐具使用量下降30%。按照《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到2025年,快递包装中再生塑料含量需达到10%以上,国家将配套出台《再生塑料分级分类》国家标准。
减塑,需要政策推动,更需要全民参与。当前,一些企业为追求卖点,通过精致包装吸引消费者,这种过度包装行为就增加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在售卖中,商家能否去除多余的塑料,比如塑料装饰物、塑料隔热套、小料杯;能否避免重复包装,如不同时使用封口膜和杯盖;能否减少餐具浪费,如默认不提供吸管、塑料勺等餐具;能否严格执行包装袋付费制度,默认不提供复合材料保温袋,提供轻量包装选项。同样,消费者上街消费饮料能否使用自带杯或可归还使用的循环杯。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平台企业已经行动起来。比如,美团“青山计划”发起的“好杯新生”环保行动,27家饮品品牌、产业链伙伴、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加入行动网络。此次我市环保组织发起的益杯行动倡议,也得到一些网红店的响应。我们希望,这些小小的行动,能改变不良的消费习惯,并把减塑作为全新的消费理念,融入生活,融入日常。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