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湖南±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跨长江段完成验收
2025-05-16 15:28
近日,宁夏-湖南±800千伏直流输电(“宁电入湘”)线路跨长江段完成验收。“宁电入湘”工程是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电量为主的特高压外送通道,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中9条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重点工程之一,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线路全长1467千米。
▲近日,输电运检人员对宁夏-湖南±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重庆奉节线跨越长江段线路进行走线验收。通讯员 邓毅 摄
迎着晨曦走线忙
5月15日早上7时,在奉节县的长江之畔,宁夏-湖南±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特高压铁塔高耸入云,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的输电运检人员已在塔下集结,为当日的验收工作做准备。
走线验收作业,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在开完班前会,布置工作任务,分析作业风险和危险点后,班长陈君龙一边协助走线验收人员佩戴安全带,一边开始大声招呼:“大家认真检查一下工具。”
“宁夏-湖南±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重庆段长143公里,途经巫溪、奉节、巫山,该线路沿线地形复杂,最高海拔近2000米,经过多个无人区,中重冰区占80%以上,跨越500千伏万盘一、二、三线以及长江,我们小组今天对最后一段跨越长江的2.815公里开展走线验收。”该公司输电运检专家朱耀中介绍,重庆段预验收工作的全面完成,也将为线路全线在5月底带电投运奠定基础。
说话间,输电运检人员迎着晨曦,陆续向铁塔顶峰攀登,开始一天的走线作业。
智能巡检更精确
走线验收小组登塔的同时,无人机巡检小组提前开始了工作,工作人员谨慎地操作无人机,按设定的航线对导、地线进行飞行拍照并采集数据,巡检可以精确到每一个销钉级的缺陷。
“我们采取通道建模、无人机精细化、仿线飞行的方式开展数字化验收,每一档线路可自动采集照片1000多张,精确度可达到厘米级,从安全性、效率和验收质量三个维度,对人工和数字化巡检进行对比,也为下一步开展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工作积累宝贵经验。”无人机操作员徐国滔一边细致观察着监视屏,一边介绍说。
在距离地面70余米的高空,走线验收人员一边前进,一边仔细观察导线状况,不时用手机记录发现的缺陷。陈君龙在下方一边跟着队员们前进,一边大声提醒大家注意安全。9时左右,走线人员顺利完成了两档线路的走线。此时气温明显上升,队伍行进的速度逐渐缓慢了下来,走上百多米停下来休息,再走过一个间隔,队员们来到了线路长江跨越处。
不畏险阻跨大江
“跨越长江这一档的距离为1307米。”朱耀中报出了线路数据并提醒走线验收人员,“高空的空气对流会更加明显,更何况还要爬这么大的一个坡,必须全力抓紧导线,尽可能地躬下身子,压低重心,才能保证安全。”在长江中央,走线验收人员的身影在距离江面70余米高空艰难前行,他们的身体有时会伴着导线随风舞动,每一次摆动都让地面上的人心头一紧。
一同出发的4名队员最初以同样的速度齐头并进,走到江流中段,右边的队员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后面那个同事,看样子是体力跟不上了。”陈君龙举起望远镜观察他的情况,然后用对讲机大声地喊:“马金泉,你们走慢点,等后面的兄弟一起,鼓励鼓励他!”
前面的队员放慢了脚步,后面的队员也跟了上来……11时46分,越过长江的走线验收人员依次从塔下走下来,身上、脸上满是油污、汗渍,马金泉一边大口大口地喝着水,一边摆弄着已经磨破的手套。他整个人完全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连厚厚的安全带都已经被汗水浸湿,但眼神依然坚定有力。“今天我们小组完成了三档塔2.815千米的验收工作,稍后我们还要对今天登塔验收的资料进行整理,对有问题的地方要形成档案记录,确保缺陷发现不过夜。”马金泉说。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