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人选|扎根生产一线25年荣获10余项国家专利,他是创新页岩气开采工艺的“拼命三郎”
2024-11-01 18:59
11月1日上午10点,在涪陵页岩气田调控中心,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乔平仔细地检查页岩气产量、压力、温度等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知道被提名为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刘乔平显得十分平静。“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现在我们又面临新的课题,大部分老井进入产量递减阶段,我们正在研究如何稳定页岩气的产量。”
涪陵页岩气田是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这里,乌江蜿曲、群山葱茏,井塔掩映山间,一根根管道深入地下数千米,驱动着亿年前的页岩气流。2012年11月28日,焦页1HF井喷射出腾腾火焰,为我国页岩气开发点亮了第一支火炬。
2013年春节一过完,刘乔平就来到涪陵页岩气田,当时正是焦页1HF井投产之时。页岩气开发是世界级难题,国内外无经验可借鉴。刘乔平白天上井场,晚上在档案室查阅文献,学习前沿理论,总结工艺实施效果。档案室成了他第二个“家”,长凳就是床,学晚了就在长凳上休息。
2年时间里,刘乔平带领团队先后围绕页岩气水平井排水采气、采气设备腐蚀防治、地面集输系统优化简化等关键技术开展了科研攻关,形成了页岩气腐蚀防治技术,采气设备腐蚀速率降低了90%以上,大幅降低了气田腐蚀穿孔带来的安全风险;牵头研制的页岩气井地面集输橇装化、模块化集输设备,将场站建设周期从90天缩短至20天……2015年,涪陵页岩气田顺利通过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验收,这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即便攻关成功,科研路上仍充满持续的挑战。刘乔平记忆中压力最大的一年是2017年,攻克集气管网压力升高接近设计压力的问题,“最初是采用放喷的方式,但是效果不理想,而且会导致页岩气浪费”。
反复琢磨后,刘乔平想到将常规气开发中的清管作业技术“移植”到页岩气开发中,“当时压力很大,过程太曲折艰难了,方案改了无数遍,前后论证了几个月,光我一人就汇报了16次。现场试验更难,那时一上井就是待10多天,天天像个陀螺转”。
方案最终获得上级认可。“清管作业持续了3小时42分钟,清出了173立方米污水,每一分钟都是揪心的,很担心中途出现故障。”刘乔平感到欣慰的是,清管作业非常成功,目前该技术已日趋成熟,实现常态化。
参加工作以来,刘乔平扎根生产一线25年,先后斩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机械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12项国家专利授权,并相继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五一劳动奖章”“巴渝工匠”等称号。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