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蓝天42载,退休老机长对妻子说:“从今天开始,我的时间全都交给你了”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黄乔 罗斌

2024-10-10 16:11

10月9日下午,重庆航空CZ2148航班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机长田兆龙走出舱门,和机上乘客一一挥手告别。

▲10月9日下午,机长田兆龙和她最后一趟航班的乘客一一挥手告别。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从机上广播上晓得,这是田机长退休前最后一趟航班,飞得特别平稳,给你点赞!”“田机长,退休快乐……”乘客们纷纷和田兆龙握手,并送上祝福。

乘客离去后,田兆龙又回到机坪。仰望着蓝天,田兆龙挥了挥手,向自己42年的飞行生涯“告别”。

“飞了一辈子,心里有留恋与不舍”

“落地了,我就退休啦!”田兆龙说,他与蓝天的缘分,要从42年前说起。

▲机长田兆龙和她驾驶的最后一架飞机挥手告别。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当年,19岁的田兆龙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七飞行学院学飞,毕业后成为一名空军航空兵飞行员。在部队,田兆龙驾驶过歼-5、歼-6战斗机。

“从部队转业出来,1996年我进入了民航公司。”田兆龙告诉记者,通过系统学习民航客机理论和驾驶技术,三年后,他便成为一名民航机长。

2013年,他又从南航调到重庆航空,这一飞就是11年,一直保持良好的安全记录。

“我热爱飞行事业,热爱蓝天白云。”田兆龙说,“飞了一辈子,突然要退休了,心里有一些留恋与不舍。”

“陪你去欣赏美好的夕阳”

从机坪乘车回公司,妻子关丽莉早已在大门口等候。看到丈夫下车后,关丽莉一路小跑过去,和田兆龙紧紧相拥。

▲机长田兆龙回到公司,激动的跑向妻子并拥抱在一起。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谢谢我的坚强后盾,让我毫无后顾之忧地飞行。”说着,田兆龙将一束鲜花送给妻子。

和妻子携手走过的30多年,在田兆龙看来,正是妻子对自己事业的默默支持、任劳任怨,是让他坚持不懈专注于飞行,保证飞行安全的动力。

“虽然我们在一个公司上班,但我在后勤,他在前线,我们见面的机会非常少。”关丽莉说,他俩几乎没怎么在一起过节,除夕夜、中秋这些团圆的日子,基本上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

“我这个工作,对家里亏欠很多。聚少离多是常态,有时飞完航班回到家已是深夜,和他们说话的时间都没有。”说到这里,这位两鬓斑白的老机长有些动容,他搂了搂妻子的肩膀。

“从今天开始,我的时间全都交给你了,听你指挥,我按约定陪你去欣赏美好的夕阳。”田兆龙对妻子郑重承诺说。

“做万全准备,飞好每一次航班”

安全飞行24600小时、安全起降超11300架次、获中国民航局“安全飞行金质奖章”……

这些数据和荣誉背后,是田兆龙对蓝天事业的坚守和执着。虽然经历了上万次安全起降,他对飞行一直保持着敬畏。

今年,是田兆龙飞行生涯的最后一年,即将退休的他并没有“混过去”的想法,而是积极地投入到生产中去,投入到航班安全运行中去。

这次国庆,田兆龙还主动向部门申请,积极参加国庆期间的飞行,站好最后一班岗,让自己也不留遗憾。

▲机长田兆龙和同事合影留念。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和田机长说飞行,‘安全’就是他的‘口头禅’。”和田兆龙一起搭档的飞行员任泽孙说,田机长从不吝惜将飞行经验传授给后辈,常常告诉大家,飞行员飞行时要时刻保持清醒,职业生涯是一班一班飞出来的。

比如,西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飞行时要始终绷着安全的弦,高原机场空中气流更复杂,飞行员操纵飞机难度会更大,加上人的反应在高原缺氧状态下会发生迟缓,飞行员在航前要做全面考虑,充分准备。

“飞行安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打牢基础很重要,要心存敬畏、苦练精飞、遵章履责,做好万全准备,飞好每一次航班。”田兆龙说,这么多年,自己有幸见证了民航业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全过程。他希望同行们在飞行中要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共同努力保障民航业的飞行安全。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余虎      审核: 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