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货架”看上“土特产”,重庆凭啥?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08-14 09:10

美食无国界。舌尖上的好货,可以把全天下的“吃货”紧紧连在一起。重庆的“土特产”赶上了出海的“大潮”,上半年出口达到7.5亿元,增长超过五成,创下了近5年来的同期新高。

“洋货架”何以看上了重庆“土货”?背后是一整套“内陆开放”的逻辑。

今年前7个月,中国外贸实现全面增长,而在中西部最为活跃的,就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借助这一通道,重庆上半年农产品出口达到7.5亿元,增长超过五成,创下了近5年来的同期新高。其中,渝东北的柑橘,出口首次突破5000吨;巫山的脆李,“省掉”中间环节,首次实现“自营出口”。

“土特产”跨山出海,步子迈得不算小了。类似的步子,去年上半年也出现过:城口县的香菇、腊肉首次走出国门,实现近五年来外贸进出口零的突破,打通外贸发展新路径;铜梁的萝卜、长寿的鸡蛋等等,也都以更高的效率、更优的价格,在世界市场冒了个漂亮的泡。

什么是“土特产”?掰开了说:“土”就扎根儿“乡土”;“特”就是独具“特色”;“产”,不仅是产品,更是直指“产业”。

重庆,幅员辽阔,从不缺“土特产”,漂洋过海的队伍,也在逐步扩大。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土特产”的“产”字,正在释放能量。

全球化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体现在供应链上。要在这个链条上立足,靠的是“比较优势”,想不被“比下去”,就得把特长“比出来”,不仅产品要够“强”,品牌也要够“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庆“土特产”还是“新生报到”。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步子可以迈得再大一点。

   

来源: 第1眼-重庆广电  
编辑: 李周芳   主编:曾立      审核: 陈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