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从奔驰入股说起,重庆凭啥成为智能电车产业的“练武场”?
2025-09-28 13:02
2025年秋,当全球汽车巨头奔驰入股一家数年前还在退市边缘徘徊的重庆企业时,市场的错愕多于惊喜。这家企业的前身,就是一度声名赫赫的力帆。
这笔看似反常的投资,如同一块探路石,瞬间激起了水下的真实暗流。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在上海有特斯拉、深圳有比亚迪的中国智能电车版图上,重庆凭什么能吸引世界级玩家下场,成为一个各方势力激烈博弈的“练武场”?
答案,不在于一城一池的产量数据,而在于其独特的“牌局”逻辑。
首先,凭的是“腾笼换鸟”的精准手术,而非大水漫灌的输血救市。
回溯到2020年力帆的危局时刻,重庆面临一个棘手难题。直接出手相救,可能陷入无底洞;任其倒下,则意味着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成熟的生产基地将就此湮灭。重庆的选择,展现了冷静和精准:启动司法重整。这并非简单的托底,而是一场外科手术,精准剥离了坏死的债务,却完整保留了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一个能让外部资本“拎包入住”的上市平台。
这手“腾笼换鸟”,为吉利这样的市场化力量铺就了最低成本的入场通道。吉利看中的,正是这张宝贵的入场券。这盘棋从一开始,就不是拯救一个旧企业,而是为引入一个强有力的“变量”设局。
其次,凭的是对“战略缺口”的敏锐捕捉,敢于在自家阵营里放进一条“鲶鱼”。
吉利入主后的初期并不顺利,传统电动车业务的反响平平一度让其陷入新的困境。真正的转机,源于对重庆产业格局的一次深刻洞察。彼时,重庆的两大新能源明星——长安与赛力斯,虽销量高歌猛进,但其高阶智能驾驶的“大脑”,却高度依赖于外部技术供给。
对于志在打造完整产业生态的重庆而言,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战略缺口。产业的未来不能建立在单一的技术路径之上,更不能让核心命脉掌握在“体外循环”。
笔者揣测,正是在这个微妙的时刻,吉利的转型与重庆的需求一拍即合。通过整合内部精锐,联合AI伙伴旷视科技,重组千里科技,毅然切入智驾系统这一核心赛道。这步棋,与其说是吉利的绝地求生,不如说是重庆默许甚至乐见的一场生态制衡。一个本土化的、致力于自主研发的智驾核心,如同一条鲶鱼,被放入了原本平静的池塘,彻底激活了竞争生态。
最后,凭的是一个允许充分博弈、优胜劣汰的竞技场规则。
至此,重庆的“练武场”正式成型。场上,两大派系清晰可见:一方是以长安、赛力斯为代表,与科技巨头深度捆绑的“借力派”,优势在于技术成熟、产品落地快;另一方则是以千里科技为代表,走多方整合、自主研发路线的“自创派”,潜力在于掌握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
奔驰的入股,正是对这个“练武场”本身价值的最好背书。它所投资的,不仅是“自创派”的未来潜力,更是这个充满竞争活力、能够对冲技术路线风险的生态系统。一个健康的产业,需要的不是整齐划一的队列,而是充满变数和可能性的博弈。
总之,重庆凭啥成为“练武场”?笔者认为,这不在于拥有最顶尖的单一龙头,而在于其成功地扮演了“牌局”的组局者。它以政府的精准引导,撬动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巧妙地将一场濒死的危机,转化为一次产业生态重构的契机。这个“练武场”的崛起逻辑,为中国众多寻求产业升级的工业城市,提供了一个充满胆识与智慧的样本。
这场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让我们翘首以待。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