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无人机喊农民“打得谷子了”看似幽默,实则是梁平低空经济“飞”起来的底层逻辑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吴刚

2025-09-09 20:15

最近,在梁平某乡镇的稻田上,一架无人机掠过。随即,梁平区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的高标准农田管理平台就发出提示:“稻谷可以收割了。”

初听之下,这画面带着几分幽默,甚至有些反常识:稻谷熟没熟,农民自己还不知道,还用你无人机来“喊”?

其实不然,这看似多此一举的背后,藏着梁平发展低空经济的智慧——一种产业培育与城市治理高度耦合的创新模式。

近年来,低空经济风起云涌,被视作万亿级的蓝海。各地纷纷抢滩布局,但不少地方却陷入了传统工业经济的培育套路:大笔投资建厂房、重金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集群。结果往往是企业有了,产品造出来了,却苦于找不到市场,前期的研发和制造得不到真实场景的验证,产品难以打开销路。

究其原因,正是供给侧一厢情愿地生产,而需求侧的应用场景却未能有效激活,导致严重的供需脱节。

笔者的家乡梁平,却为我们描绘了另一幅图景。他们没有简单地“为造而造”,而是独辟蹊径,将自己定位为低空产业的首个客户和场景孵化器。其核心策略可以总结为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加速布局产能,筑牢供给侧基础。梁平依托其闲置的通用机场和广阔的低空空域试验场,引进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等链主企业,布局特种飞行器智慧工厂,并吸引了聚焦飞行器芯片制造的企业落户。同时,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构建了包括整机装配、运营服务在内的全产业链,为低空产品制造提供了保障。

另一方面,也是梁平模式的神来之笔——千方百计拓展应用场景,激发需求侧活力。道理很简单,只有有了真需求、真应用,产业才能活起来。梁平将低空经济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低空+文旅”,机场开通短途通航航线,开展低空观光、高空跳伞、动力滑翔伞等体验项目,天空成为了新的消费空间。

“低空+城市治理”,是梁平应用场景的重头戏,也是最能体现其智慧的地方。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地理测绘等多个方面,展现出传统手段难以比拟的效率和精准度,解决了超大城市治理中的诸多难题。就拿智慧农业来说,除了判断谷子成熟,还承担农林植保、病虫害防治等任务,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正是这种“以用促产”的理念,让梁平构建了一个低空经济发展的良性闭环。政府的治理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场景,为低空飞行器的研发制造提供了最真实的试验场和最稳定的订单。在这些场景中,产品不断得到验证、优化和迭代,技术创新有了明确的方向,产业发展有了内生动力。而反过来,高效精准的低空技术又大大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效能,让公共服务更便捷、社会管理更智能,从而又会催生出更多对低空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所以说,梁平无人机“喊”谷子熟了,看似幽默,实则以一种生动而务实的方式,揭示了新兴产业培育的密码:它不是简单的堆砌要素,而是将产业发展与社会治理、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紧密结合,让飞行器不仅成为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成为驱动产业腾飞的引擎。这不仅为梁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全国其他地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样本。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周雨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