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南坪龙湖江岸天街,如何才“活”得出来?
2025-09-08 20:30
龙湖江岸天街即将于本月末开张,无疑将为南坪这片老城带来了新的期盼。然而,在一个商业体量早已充裕、竞争激烈的区域,江岸天街如何才能“活”得出来?这不仅是项目自身的命题,更是南坪商圈未来走向的关键一问。
必须要承认,江岸天街的入局,并非轻装上阵,它所面对的是南坪商圈长期以来累积的复杂现实。
一是商业供给充裕,同质化竞争趋于白热化。南坪核心区商业中心林立,万达广场、星光时代广场等早已深耕多年,市场份额趋于稳定。江岸天街的到来,如何在既有格局中寻求差异,避免成为又一个雷同的选择,是其首要考量。
二是区域特色塑造仍需时日,新生活方式吸引力待提升。相较于重庆其他商圈,南坪在形成独特文化或潮流IP方面,仍有挖掘空间。如何在此背景下吸引对新生活方式有追求的年轻客群,是其面临的客观挑战。
三是客群结构面临调整,跨区引流难度不容小觑。随着城市多中心格局的演进,年轻消费力向新兴区域流动,南坪需在维系现有客群的同时,精准吸引并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寄望大规模跨区域引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并不现实。
当然,在“群狼环伺”的老城区做商业,并不只是江岸天街才面临这样的挑战,也有不少成功案例,最典型的,或许当数时代天街。
大坪曾被认为是过路地,但时代天街凭借其巨量体一站式功能、极致TOD带来的强大聚客能力,以及对区域年轻活力定位的重塑,硬生生在大坪中心开辟出一片城中之城,彻底改变了区域商业面貌。
但是,要知道,江岸天街所处的南坪,与当年大坪的背景大相径庭——江岸天街虽体量可观,但难以达到时代天街那种颠覆性的城中之城规模,不足以完全重塑南坪的商业版图。此外,南坪商圈本身已有TOD项目,江岸天街的交通便利性并非独占;而南滨路沿线商业的艰难探索,也提醒我们,单纯依靠地理位置的邻近或外部旅游资源的借力,在商业饱和度较高的情况下,效果可能有限。
笔者认为,面对重重困境,江岸天街的“活路”,不能寄望于开天辟地,而应回归至最务实、最精准的策略,简单说,就是凭借龙湖品牌的强大优势,老老实实地深耕南坪本地存量市场,做现有商业的升级版,以极致的品质和体验,从其他商家中赢得市场份额,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推动南坪商圈的整体提档升级。
这一策略,将着眼于以下几点。首先是龙湖品牌的信任背书,这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龙湖天街品牌公信力,或能有效降低消费者尝试新商业的门槛,并吸引更多优质品牌入驻,为江岸天街带来先天的流量和品质保障。
其次,极致化TOD转化效率,构筑“无摩擦”的日常便利。承认南坪其他商业亦有TOD属性,但江岸天街应将这一优势发挥到极致。这不仅体现在与轨道交通的物理无缝衔接,更在于动线设计、业态布局和智能化服务上,让通勤人流能够高效、便捷、无感知地被导入商业空间,并轻松解决日常所需。让经过成为习惯停留,通过提升时间的利用效率和便捷性,成为忙碌都市人的首选。
第三,聚焦“高品质日常”,精准满足本地客群的升级期待。 江岸天街应深入洞察南坪本地中等收入家庭以及通勤人群的实际需求,无需追逐过于前沿的潮流。它需要提供的是更好而非仅仅不同的日常消费体验,如高品质生鲜、舒适家庭餐饮、专业亲子互动、精致休闲社交等。
第四,提供升级版商业体验,潜移默化重塑消费习惯。江岸天街的价值,在于提供超越现有水准的综合体验。从环境设计、品牌组合、服务细节到智能化应用,均能体现出更高标准和更精细化的运营。当消费者在此感受到更舒适的环境、更丰富的选择、更贴心的服务时,他们会逐渐调整消费习惯,将江岸天街视为日常消费的首选地,从而实现对原有市场份额的优化与再分配。
江岸天街,并非简单地增加一个购物中心,而更在于它将作为一股高标准的新生力量,对南坪商圈现有格局产生积极的鲶鱼效应。这种良性的市场竞争将迫使其他商业体审视自身,调整策略,进行品牌升级、服务优化或场景再造。
由此,江岸天街有望成为南坪商业生态渐进式升级的重要推动者。它不会让南坪一夜之间焕然一新,但可以推动南坪商业向着更具品质、更有效率、更贴近居民生活需求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为整个区域注入新的活力。这,或许才是江岸天街在老城商业困境中,探寻到的最具现实意义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