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重庆治超新思路:立法引领,以“全链条”和“智慧化”破解顽疾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吴刚

2025-08-27 15:00

超限超载,这个被称为公路“癌症”和“马路杀手”的顽疾,长期以来不仅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也严重侵蚀着公路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

面对这一复杂的治理难题,重庆市通过深入立法,出台《重庆市公路货物运输超限超载治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目的是创新构建“政府主导、源头管控、数字赋能”的全链条治理体系,从根本上破解了以往治理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

多主体、难监管的困境

过去,公路货物运输违法超限超载涉及装载单位、运输单位、驾驶人等多个主体,链条长、环节多,传统“路面查处”为主的模式难以实现有效闭环管理。

《办法》的立法正是基于对这一复杂性的全面认识,将治理重心从单一的路面执法拓展到覆盖货车生产、销售、改装,货物装载到运输的全流程。例如,在生产销售环节就明确了车辆外廓尺寸、轴荷需符合国家标准,严禁拼装、擅自改装车辆,真正实现了源头控制。

全链条协同与源头精准管控

《办法》最大的创新在于其“全链条”的治理理念。它突破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通过政府主导,明确市、区县政府的统筹责任,并将治超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供坚实保障。

同时,部门联动成为关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公安、司法以及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共同督促重点货物运输源头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办法》在源头管控上的突破。它将煤炭、钢材、水泥、砂石、商品车等货物集散地,以及运输站(场)、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等关键经营主体纳入监管范围,要求其建立健全货物装载安全制度,安装合格检测设备,并严格登记出站信息。更进一步,通过建立重点货物运输源头单位名录制度,实现精准监管,并构建了“源头管控—路面查处—溯源追责”的闭环治理模式,确保违法行为能被追溯并责任到人。

提升治理的“智慧”与“精度”

面对海量的货运信息和复杂的监管需求,《办法》充分发挥了数字赋能的巨大作用。通过建设全市统一的超限超载治理数字应用系统,实现数据全汇集、流程全记录、信息全展示。更为重要的是,它推动了重点货物运输源头单位称重检测和视频监控设备接入该系统,实现了源头在线动态监管。

此外,大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的“智慧大脑”。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可以共享货物运输经营者、车辆、驾驶人的基本信息以及交通违法、安全事故等相关信息,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壁垒,实现了数据交换共享、业务协同办理和执法证据互认,极大提升了精准治理的效能。

重庆已有的222个固定治超站和非现场治超点99.5%接入数字应用系统,以及“货车超限违法行为溯源”多跨事件在所有区县的上线运行,都为这一智慧化治理体系的运行,奠定了基础。

通过立法的创新引领,重庆市正逐步构建起一个覆盖全面、责任清晰、技术先进的超限超载治理新格局,为保障公众出行安全和公路基础设施的长效运营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