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普通人轻易不要碰黄金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吴刚

2025-05-06 16:01

五一假期,品牌首饰金报价普遍跌破千元/克大关,部分品牌首饰金报价重回“8字头”。但节后第一天、5月6日,国际黄金价格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大关,国内多家金店足金饰品价格也再度突破千元。

惊不惊喜,刺不刺激,笔者不是黄金投资者,没有切实感受,但想到了10多年前那场黄金熊市。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和避险情绪推动金价在2011年达到约192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当时,“黄金是唯一硬通货”“抗通胀利器”等论调甚嚣尘上,吸引了大量散户入场。然而,随后几年,金价一路下跌,到2015年底跌至1050美元附近,接近腰斩。许多在顶峰附近买入的投资者经历了漫长的解套期,甚至至今仍未回本。

黄金,似乎天然带有一种保值、避险的光环。但用现代货币金融学的理论审视,我们会发现,对于缺乏专业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普通人而言,投资黄金并非明智之举,更像是一场容易踩坑的冒险。

从金融学角度看,黄金最根本的属性是非生息资产。与股票、债券、房产等不同,黄金本身不产生任何现金流。持有黄金的唯一收益来源,就是期待未来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这本质上是一种投机行为,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投资。这意味着投资者承担了价格波动的全部风险,却没有相应的稳定收益作为缓冲。

更重要的是,黄金价格的驱动因素极其复杂,普通人难以把握。它受到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地缘政治风险、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全球央行购金行为、ETF等金融衍生品资金流向、甚至包括工业和珠宝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瞬息万变,即便是专业投资者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究和判断。

此外,实物黄金投资还伴随着实际成本。购买金条、金饰需要支付一定的加工费、品牌溢价和买卖价差;储存黄金需要考虑安全问题,可能产生保管费用或保险费用;交易时还可能涉及运输、鉴定等环节。对于黄金ETF等纸黄金产品,虽然交易便捷,但也存在管理费等成本。这些成本都会蚕食潜在的收益。

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更应该关注的是建立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目标和投资期限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投资于能够产生持续现金流、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资产,并坚持长期持有、价值投资的理念,可能远比追逐黄金价格的短期波动更稳当。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