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 | 从一杯“坝坝茶”看重庆基层治理新路子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唐琴

2024-10-09 15:52

“我每天来这里喝茶,简直比上班还忙。”三益坝坝茶馆里,罗伯伯面前摆着一杯清茶,正和周围老友摆“龙门阵”,手上的扇子一直不停晃动,“我从两路口坐地铁过来,3块钱的茶可以喝一天,安逸得很。”

罗伯伯口中的“这里”,就是位于南岸的南湖社区花园七村(以下简称“花园七村”)。

9月29日,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团踏足这方天地,立刻被眼前惬意舒适的“坝坝茶”吸引。

“事实上,在整个花园七村,一共有18个坝坝茶馆,每年接待居民和游客达到20万人次,创收200多万元。”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党委书记余建表示。

▲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人们在此聊天纳凉。记者 张春晓 摄

作为一个建成30多年的老旧小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人来这里喝茶?

当前,重庆正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社区治理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重点也是难点。而花园七村这杯“坝坝茶”背后的故事,正是重庆践行高效能治理的生动缩影。

在茶馆新生中实现“共享”

花园七村“坝坝茶”的故事,还要从2013年讲起。

“南湖社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属于典型的‘老旧散’社区,基础设施破损、路面坑洼不平、下水管道裸露、公共休闲娱乐设施缺失等问题十分突出,居民曾经没什么归属感可言。”余建坦言。

2013年,趁着重庆对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整治的契机,南湖社区想方设法要让小区焕然一新,而“坝坝茶”就成为破题的关键。

原来,南湖社区喝坝坝茶习惯由来已久,但近年来,由于小区环境脏乱差,茶客纷纷离散,众多茶馆日渐没落。将茶馆嵌入楼间院坝,助其重获新生,或许正是唤醒老旧小区的机会。

但,在小区开茶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占用公共空间,还容易扰民,更有利益纷争,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拿三益坝坝茶来说,以前这里是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堆,经过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多次协商,社区引进第三方运营团队,平整道路、增种绿植、新建文化长廊等公共设施。”余建表示,从2018年开始营业至今,三益坝坝茶平均每天接待茶客80人次左右、营收300多元。

此外,为了防止扰民,社区规定茶馆经营时间为“早八点至晚八点”。更为重要的是,经营茶馆的住户需按每月5元/平方米向社区支付场地费,用于小区路灯照明、绿化设施、清扫保洁等维护。

“截至目前,花园七村百姓茶已向社区缴纳场地费共计10万多元,解决了21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实现优美环境共享、社区红利共赢的良性循环。”余建表示。

在氤氲茶香里实现“共治”

一天无空座,四时有茶香。一杯清茶、一把竹椅、一张方桌,花园七村的“坝坝茶”不仅成为居民休闲会友的好去处,更成为南湖社区共商议事的大平台。

“我们这个社区没有停车场,近年来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花园七村曾经有一条近500米长、最宽不到4米的通道上,常年停满了轿车、小货车、三轮车,最窄的地方居民回个家都要侧着身子走,消防车、救护车根本无法进出。”余建回忆。

2021年1月份,南湖社区下决心要啃下这个“老苞谷”“硬骨头”。

通过召集坝坝茶议事会,余建带领社区居民仅仅花了7天的时间,没有争吵、也没有投诉,就把这条“糟心路”变为畅通无阻的“生命通道”。

“基层治理从来不是单打独斗,不少急难愁盼都是在树荫下的坝坝茶摊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的。”余建说,通过坝坝茶摊民主议事,南湖社区持续引导居民在“大事、小事、私事”分流中辨别责任主体,群众议事积极性有效提高。

除了坝坝茶馆欣欣向荣,在社区群众共同商议和积极支持下,当前,南湖社区利用社区闲置地块建成26个小而美的公共空间,打造约400平方米的“微益坊”,培育孵化“巧手工坊”等47个社会组织,已累计提供家政、教育、关爱老人儿童等各类公益服务500多次,组织起16个党支部、6000余名志愿者。

▲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老人们在此制作手工艺品。记者 张春晓 摄

在市井烟火里实现“共生”

眼下,花园七村的“渝好坝坝茶”已成为南湖社区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但这并不是南湖社区向“新”而生的全貌。

社区治理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有自生造血能力,特别是对于老旧小区而言,更需找到“老树新枝更著花”的路子,与居民实现“共生”。

事实上,南湖社区是南岸区乃至重庆保留完整近代城市发展痕迹完好的社区,属于消费需求旺盛、烟火气息浓烈、人情味道厚重的城市聚居区。

立足这个优势,自2013年实施综合整治以来,南湖社区对三十七巷进行提档升级,打造“重庆原著生活场”文创特色街区,建设市民享闲暇、追回忆、品生活的市井文化慢生活体验区,盘活利用面积达上百万平方米,初步形成具有巴渝民居风格、移步换景的街巷文化。

比如,南湖社区先后引进楠火锅、千冧花艺、春喜咖啡、惊鸿茶艺、随喜非遗等100余家各类高品质业态入驻,每年营业额超过3000万元,一批“90后”“00后”创业者在此生根发芽,为老社区注入了新活力,基层治理带来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南湖社区治理只是重庆创新基层治理的冰山一角。

比如,在江北寸滩街道,依托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有效办理就业帮扶等事件172件,解决物业服务等问题302个,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

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因地制宜设置了办事大厅、数字社区展厅、邻里互助空间、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等,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走进九龙坡区民主村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记者 李雨恒 摄

在沙坪坝区井口街道美丽阳光家园社区,红岩小屋将志愿者集中起来,第一时间为居民排忧解难。

从“社会”到“社区”,超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正蕴藏于一个个细节里,并由这样的细节直抵人心,在“微治理”中彰显“大城市”的幸福密码。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曾立      审核: 陈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