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重庆构建数字化通道综合服务体系 已上线11个应用场景 服务1100多家企业
2025-10-15 19:20
以区块链赋能国际航运贸易创新发展是我市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支撑。10月1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金融赋能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副主任王善礼在会上介绍,重庆构建安全、高效、可信的数字化通道综合服务体系,已取得积极进展。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副主任王善礼答记者问。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过去一年多,我们在数字重庆‘1361’总体架构下,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国际空中走廊等出海出境大通道数字化建设,建平台、搭场景、筑生态,推动贸易、物流、金融‘三合一’,构建安全、高效、可信的数字化通道综合服务体系。” 王善礼说。
比如,依托区块链基础底座建设,基于部署的分布式数据身份服务,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数字认证,推动交易各环节关键单证通过区块链安全共享,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各主体、各流程的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数据有效整合,提高数据流转效率,减少业务环节。目前,已谋划建设14个应用场景,已经上线11个,在建3个,实现数字提单、数字关单、数字保单、数字舱单、数字鉴定报告等11类核心单证通过区块链存证中心上链存证超过42万票,货值超800亿元,已服务企业1100多家。
建设的这些场景,主要体现在通道的贸易物流和通道的跨境金融两个方面。
通道的贸易物流方面,市政府口岸物流办拓展多式联运应用场景,探索航贸链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了陆海新通道数字提单、货物运输条件鉴定报告等七个场景。比如,哪些货能够上飞机、能够运输,需要鉴定。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围绕跨境贸易航空物流全链条协同,将机场、航司、鉴定机构、生产企业等主体高效衔接,推行航空单证无纸化,缩短传统纸质鉴定报告流转周期,将传统7-8天的流转时间缩短至秒传秒用,实现报告打印与邮寄费用归零。
又如,陆海新通道数字提单依托区块链实现提单信息在相关主体间实时交互与链上验证,解决了传统货物贸易纸质提单传递效率低、易篡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不足问题。目前,签发的数字提单已经有1.3万票。
通道的跨境金融方面,在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支持下,重庆通过“数字赋能”构建通道数字化跨境结算和融资服务体系,创新打造信用证保单联动、链上人民币支付、一单制保险、离岸贸易结算真实性验核、加工贸易企业外汇结算、服务贸易结算链上验核、优质企业付汇便利化等七个金融应用场景。目前,前五个场景已稳定运行,便利企业结算超200亿元。
以加工贸易企业外汇结算为例,通过保税核注清单数据为银行提供贸易背景智能核验渠道,结合区块链技术对单据进行流转与存证,可防范单据重复使用、降低结算风险,上线3个月已便利企业结算195亿元。
“总体来看,区块链赋能我市国际航运贸易创新发展作用不断增强,区块链技术服务能力和应用生态不断完善。” 王善礼表示,下一步,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将协同有关方面,重点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13+2”沿线省区市上链用链,推动区块链+特色场景建设由通道物流延伸至出口退税、商贸流通、生产制造等环节拓展,构建可信数据流通机制,服务更多企业。特别是,将与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协同推进“一体系一平台”建设,分阶段推动21个核心业务场景和4项枢纽服务上线运行,推动我市国际航运贸易创新发展从有辨识度走向有影响力,全面赋能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