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重庆“新”名片④|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实施见成效 重庆农产品走出一条出口“新”路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杨骏

2025-11-05 23:24

农业名片: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

重庆与新加坡在农业领域进行的探索,如今已形成“1+2+3+N”的工作体系,即建立“海外渠道、出口服务、物流保障、品牌打造”为一体的工作模式,“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出海合作模式,“农产品贸易、农业产业、农业科技”三个重点合作领域,先后推动柑橘、菊花、脆李、茶叶、黄精、灵芝粉等N个农特产品常态化出口,有效增强重庆食品打开国际市场竞争力。

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外贸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进出口总值5819.8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高出全国整体8.3个百分点。

成绩单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重庆农产品出口13.7亿元,同比增长19.9%。这并非偶然,2024年,重庆农产品出口16.3亿元,同比增长39.8%。

几年前还是重庆外贸弱项的农产品出口,这两年突飞猛进,这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中的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密切相关。市中新项目管理局联合市农委、重庆海关等部门共同探索,为重庆农产业打开全球市场提供了一条“新”路。

借“新”路
农产品走出去种类不断突破

时间的指针拨回2022年的一天。城口县政府、重庆海关所属万州海关、重庆渝贸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贸通科技)相关负责人坐在一起。

城口作为重庆最偏远的区县之一,对外开放算是“困难户”。彼时,城口县的外贸已经连续几年“挂零”。得知海关、渝贸通科技有过帮其他区县农产品出口的经验,城口县便邀约他们一起商讨对策。与会人员支招,国外餐饮行业对香菇这一食材需求量较大。城口土壤污染小,适合种植香菇,且北屏乡已发展起菌棚300余栋,货源上也足以支撑,是外贸“破局”的最好选择。

一拍即合后,大家开始各司其职——城口县考察并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载体;万州海关为企业梳理通关、检验检疫要求,为其办理出口资质;渝贸通科技负责打通海外运输通道和销售市场。

2023年5月24日,96公斤城口香菇经万州海关查验合格后直接出口到澳大利亚,这也成为该县自2019年以来的首单外贸业务。而这单业务从准备到最后实现出口,耗时仅几个月。

之所以如此快,是因为类似的操作模式早已在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的框架下形成了比较成熟、可复制的模式。

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9年,他们与市农委、重庆海关等部门就农产品出口问题前往区县调研发现,重庆农产品品质不低,比如柑橘类产品在全国很有竞争力,但因缺乏出口渠道与市场,很难“走出去”。

为此,市中新项目管理局提出,可以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资源优势,将新加坡市场作为农产品出口的“试验田”,然后逐步走向全球。经过近一年的探索,2020年,重庆成功将忠橙出口到新加坡。这也标志重庆以新加坡市场为主要渠道,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农产品出口模式。

在此模式下,巫山脆李、长寿萝卜(柚子)等其他重庆特色农产品相继走出国门。

数据显示,2021年时,重庆农产品出口种类仅有5种;到今年上半年,已跃升至30多种 。2024年,重庆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6.3亿元,同比增长近40%,创下近5年来的新高,其增速更是超出了全国平均水平34.5个百分点。

闯“新”市
重庆肉制品通过全球最严准入门槛

重庆德佳肉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营午餐肉、熟食等肉制品生产和销售,产品已出口到10余个国家与地区。然而在今年之前,其董事长赖维学一直有个“心结”——没能进入新加坡、欧盟、日本这三个市场。

从业内角度看,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三个地区的市场,在肉制品进口准入门槛方面算得上全球最严的一档,不少企业被拒之门外。

得知此事后,市中新项目管理局找上门,提出能否借助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推动其产品打开新加坡市场,赖维学欣然答应。

此事最大的难点,不仅是新加坡对肉制品进口的高门槛,更在于相关企业必须具备“地区准入认证”。简单来说,只有重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到了新加坡的验证,重庆的企业才有出口肉制品到新加坡的可能性。

2023年起,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以及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重庆持续与新加坡贸工部沟通肉制品出口事宜。2024年6月,重庆市政府代表团访问新加坡,肉制品出口也成为双方会谈要点之一。

2024年9月,新加坡食品局正式答复,认可重庆递交的地区准入申请材料,并将在11月对重庆地区进行食品安全体系验证。重庆德佳肉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便是接受验证的两家企业之一。

2025年3月,新加坡正式确认,重庆获得了肉制品地区准入资质,重庆德佳等两家企业也获准将肉制品出口到新加坡。

经此一役,重庆德佳肉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不仅闯入新加坡市场,还提升了自己的产能和技术标准。今年6月,它与新方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预计到2026年,其出口新加坡的产品金额将达到1080万美元。

“农产品加工产品,是重庆农产品出口的‘进阶’目标。”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水果、蔬菜等产品而言,农产品加工产品附加值更高,运输要求更低,所以在该计划尚未完全成型时,就设想过后续一定要推动其出口。

如今,重庆出口的农产品加工产品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比如今年3月,重庆(石柱)华溪村黄精面业有限公司与新加坡鸿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出口意向采购合同。再如,今年6月,重庆云阳县晚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便拿到了价值200多万元的菊花产品出口新加坡的大订单。

建“新”牌
千年古树异域散发茶香

在南川金佛山,有一片区域生长着大量的千年古树,将其叶进行特殊工艺处理后,能制成醇厚回甘,久泡有余香的“古树茶”,这茶获得过中国的“金芽奖”。

何代春凭借这古树茶创立了“金山红”这一品牌,并在国内打出了一定的市场。对于海外市场,他却一直“耿耿于怀”。

“金山红在国内卖得还不错,价格也不低,但在国外却卖不出高价。”何代春说,这不仅是金山红面临的问题,更是中国茶的普遍困境。

破局的契机,出现在2022年。

新加坡福善德公司总经理刘觉文一直想打造一款高端的中国茶,走访国内多个地方未果。因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以及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他来到了重庆。当时,中新项目管理局为刘觉文推荐了多个茶商,唯有何代春带来的千年金山红让其眼前一亮,当即决定要跟何代春合作。

2023年8月,福善德公司与金山湖公司在新加坡成立新公司,共同创办了全新的海外品牌“福善德金山红”。

为了让这款茶的定位更加高端,刘觉文将其定位为“神奇之水”,通过挖掘其中国千年古树的故事,丰富其内涵,让其成为一种可以给人提供快乐和价值的饮品。这样的营销策略也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千年金山红不仅在新加坡打响了名气,其售价也非常高:1公斤高达8万元人民币。

“塑造品牌,是重庆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方向。”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重庆的农产品在品牌意识上还有所欠缺,影响其价格。新加坡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经验,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自然要推动重庆农产品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

重庆组织了大量农产品企业,前往新加坡参加亚洲食品与饮料展,让企业学习当地的包装、设计、营销思路等,再回来进行融合、创新。比如今年6月,“新加坡·重庆周”上,重庆专门组织了自己的咖啡、茶等品牌前往,向当地市民和游客进行宣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通过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我们还要和新加坡在农业科技上合作,进一步打响重庆农产品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读·中新(重庆)农业合作
  • 新加坡丞星私人有限公司投资参与重庆渝贸通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混改,打造重庆第一个农产品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已覆盖企业超过33000家。

  • 促成成渝地区生鲜蔬菜直供新加坡最大连锁超市(NTUC),忠县“忠橙”、云阳菊花、潼南柠檬等特色农产品常态化供应东南亚,累计实现贸易额逾2.5亿元。

     (记者 杨骏 整理)

相关系列:

“一带一路”上的重庆“新”名片①|从“一张纸”到国际大通道——陆海新通道诞生记

“一带一路”上的重庆“新”名片②|一场峰会的“蝴蝶效应”——中新金融峰会促成金融合作“硕果”挂满枝

“一带一路”上的重庆“新”名片③|激活重庆开放新动能 中新国际数据通道架起跨境“数字桥梁”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周雨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