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电竞社为何难“入编”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杨骏 实习生 李俊晓

2025-10-23 18:56

10月18日,西南大学第四运动场上,一年一度的“百团大战”正式开启——近百个社团“八仙过海”般招揽着新人,希望壮大自身的队伍。一眼望去,各展位前都是人头攒动,现场气氛热烈。

“为什么没有电竞社呀?”不少新生逛了一圈,却不见“电竞社”的身影,当下便发出了疑问。

“有电竞社吗?”几乎在同一时间,在西南大学电竞社交流群中,一位老成员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而事实上,这次“百团大战”的“招新战役”,电竞社无法出现在现场,更无法摆设自己的展位招揽新人。

原因让人唏嘘。

据西南大学社团服务中心介绍,电竞社团未完成正式注册,属于“非正式”社团,因此未能出现在这次社团文化节的现场。

身份困境

电竞社,其实是新生代的产物。

近年来,电竞逐步走上大众舞台,并受到广大年轻人特别是高校学生的欢迎。艾瑞咨询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电竞用户中有三分之一的人群年龄不超过25岁。FGIS高校电竞调查报告也显示,全国共有910所高校开设了电子竞技社团,占据调查总数的三分之一。

但在电竞社如春笋般涌出的同时,其背后的身份却非常尴尬——很多高校并未把电竞社团纳入管理范围。甚至不少高校电竞社,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被迫退出“编制”。

西南大学的电竞社,便是典型。该社负责人介绍,2023年前,电竞社曾是学校规模最大、人气最高的社团之一。但由于社团指导老师工作变动,一直未能找到新的指导老师和挂靠学院,所以成为了“野生”社团。“我们找过指导老师和挂靠组织,只是没有人‘收留’我们。”这位负责人无奈地笑了笑。

▲西南大学的各类社团。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在很多高校,依旧将“电竞”视作“打游戏”,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表现。而这些高校,更愿意将资源向传统学科和活动倾斜。

因此,像电竞社这类新兴社团,若未被正式纳入管理体系,无法获得“体制内”的身份,其生存空间与发展资源也就有限。

对于这样的身份困境,很多电竞社的成员选择倾尽最大的热情和毅力,来获取一张正式的“入场券”。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电竞社也是“非正式”状态,其负责人罗世俊上任后,就一直为社团忙上忙下,逐步为社团搭建起完整的组织架构,并在校内多次举办各种赛事。

2025年上半年开始,该社团就举办了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的电竞赛事,今年下半年,该社团在众多赞助商的支持下,又举办了“蛋仔派对”高校赛。

这绝非“不务正业”和“自娱自乐”。因为对任何一个社团来说,活动越多,影响力越大;成绩更亮眼,“转正”的希望也更大。

不过,想“转正”远非组织同学们“打打游戏”那么简单。电竞社不仅要组织规范的赛事与活动来丰富校园的文娱生活,还要组建竞技团队,并在各级比赛中代表学校出战、赢得荣誉,才可能获得学校认可,并成为“正规军”。

“我与社团管理的老师交流时,感受到他们对电竞目前持开放态度,明年通过审批的可能性很高。”罗世俊表示,这对自己和整个社团来说,都是极大的鼓励与支持。

“出圈”效应

从“野蛮生长”到“正规军”,是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电竞社正在走的路,其实也是很多高校电竞社都在走的路。有很多“探路者”,其实已经把成功的案例摆在了面前。

比如,重庆对外经贸大学CCIBE电竞社于2005年建立,属于校内的正式社团,已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组织架构,目前是学校最受欢迎的社团之一;重庆城市科技学院CCES电子竞技社是校内优秀学生社团之一,除了组织比赛,电竞社还会举办迎新会、见面会、集体观影等各种活动,其电竞社的竞技水平,在重庆也“赫赫有名”。

重庆移通学院的电竞社,更是代表:他们已经“走出校园”,开始承办跨校乃至市级赛事。

“我们学校之前与合川区其他几所高校一起举办过很多比赛,目前影响力最大,规模最大的还是‘启渝杯’大赛。”重庆移通学院YTG电子竞技协会社长张烨文介绍,“启渝杯”由重庆移通学院电子竞技协会主办,也得到了重庆市电子竞技协会的指导,以及重庆市高校电子竞技联盟的联合协作,截至2025年已经举办到第三届。

张烨文介绍,今年的“启渝杯”比往届又有了新突破。一方面,他们将赛事的内容从《CSGO》拓展到当下热门的《无畏契约》,丰富了项目种类。另一方面,今年的启渝杯还得到了官方媒体的关注,重庆日报旗下游戏工作室“第九艺术观察间”就对决赛进行了现场直播。“希望未来进一步提升比赛解说专业度,优化观众体验。”张烨文说。

当然,重庆移通学院的电竞社能有如此成绩,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不断完善的内部体系。

自2013年成立以来,YTG电竞协会已发展成为拥有5000余名社员、20个细分电竞社群的“庞大专属王国”,下设办公室、美宣部、外联部、战力部四大部门,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

更重要的是,电竞协会得到了学校的实质性支持。以“启渝杯”为例,学校不仅提供资金,更开放了校内设备规格最高的剧院作为比赛场地,为赛事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希望学生们可以在大学期间,找到自己的兴趣,体验大学生活。”重庆移通学院团委书记穆春江表示,电竞已经是体育的一部分,学校希望通过学生们在体验电竞的过程中,去学习团队配合、过程决策,甚至是赛事组织、筹备。

▲电竞社成员正在比赛

不难看出,若高校对电竞社持包容接纳态度,并推动其正式化、合规化发展,让社团内部建设与学校外部支持形成合力,电竞便有可能超越单纯的娱乐,成长为具备专业形态、育人价值与广泛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力量,成为高校“出圈”的重要助力。

“断层”危机

事实上,电竞社不仅有“外忧”,还有“内患”。

罗世俊表示,因为社团没有“编制”,社员也就没有额外的加分,这不仅影响招新,甚至可以导致成员中途离开,最后导致整个社团人才“断层”。而对那些已经是“正规军”的电竞社团来说,同样面临这一困境。

据了解,一个社团的班子最多维持两三年,而一个社团能不能保持生命力,极大依赖于下一代人的兴趣、个人能力和责任心。更重要的是,如果内部人才梯队设置不合理的话,当一届核心成员毕业,整个社团的运营经验与竞技力量可能随之清零,陷入“从头来过”的循环。

对于电竞社团而言,传承往往比其他社团要“复杂”一些。因为电竞其实有比较强的“专业性”,所以电竞社的传承不仅关乎人员交接,更关乎专业性的延续,包括对游戏规则的了解、赛事组织的经验以及战队训练的体系。因此,“断层”会直接影响社团的竞技水平与活动品质,使电竞社团在核心成员毕业后需要更长的恢复期。

重庆移通学院电子竞技协会便有过这样的危机。

当时,社团原本悉心培养的接班人,因为一些原因最终没有就任,导致社团临近换届了,社长人员仍悬而未决。本来专注于赛事解说,毫无管理经验的张烨文,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仓促接下了社长一职。

她回忆道,自己当时还是大一新生,活跃于协会的赛事解说工作,却对管理事务知之甚少。被“赶鸭子上架”后,不仅要快速学习如何与赞助商沟通、如何协调场地,还不得不面对因为成员毕业,校《CSGO》战队濒临解散的问题。

那段日子,她一边摸索运营,一边重启招新,吸纳上一届的经验,她将校队的纳新范围扩大至各年级,逐步建立起一队、二队、三队的梯队体系。也是在这样的方式下,社团的人才梯队与运营流程不仅重新搭建起来,社团的运转也可以不再仅仅依赖某几个人,而是依靠更稳固的机制延续下去。

但是,尽管社团运转已重回正轨,那道关于传承的考题却仍未解开。

“我们还在寻找下一任社长,”张烨文说,断代的危机感,如悬顶之剑,提醒着她与所有高校电竞社团:一时的繁荣不等于永续,热爱若想延续,必须跨越人走茶凉的周期。

记者手记>>>

电竞社或是选手培育的“摇篮”

当从电子竞技入选亚运会,并在沙特举办世界杯时,这个以前被认为“不务正业”的事,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永远完整产业链的一个行业。

艾瑞咨询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竞用户规模增长到5.11亿人,电竞行业的全职岗位数超过65万,这为更多怀揣“电竞梦”的年轻人提供了机会。

然而,电竞与很多传统项目一样,需要有梯队建设,也需要有人才储备。高校电竞社的兴起,某种程度上就是行业规范化发展、延伸的产物。它为职业电竞人和高校电竞爱好者架起了一座桥梁,也为这些少年的“电竞梦”提供了孵化地。

比如重庆移通学院电竞社的张烨文,她从大一起就常受邀担任校园赛事解说员,后来在组织比赛、对外联络的过程中,她结识了更多校外专业解说,不断拓展人脉,并且有了更多参与赛事解说的机会。正是这些社团经历,让她的梦想有了实践和学习的土壤。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电竞社社长罗世俊,也在社团的日常工作中,不断摸索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通过参加各种电竞比赛,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更适合纯粹地玩游戏,而非成为一位职业选手。于是,他转向了更多赛事策划、赛事裁判的实践,在多元尝试中拓宽了自己的职业可能。

这些案例都证明了,这些高校电竞社团不再是单纯的兴趣团体,更是未来电竞行业新生力量的源泉。从这里走出的,或许不只是选手与解说,更是未来电竞产业的中坚力量——赛事运营、赛事裁判、俱乐部管理等专业人才,都将在这一方天地里悄然成长。

随着电竞正式步入亚运舞台,行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高校电竞社的价值日益凸显。如何为这些社团提供更规范的成长路径,让热爱得以延续,将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社团转正的坎坷、传承中的人员断层,这些困难的背后是学生最纯粹的热爱和最坚定的责任。这条路或许漫长,但青春的激情与行业的浪潮,正共同推动着它的前进。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