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深一度|数字重庆建设新鲜事:“通信塔”变身“数字塔”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黄光红

2025-07-11 22:02

7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加快提升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水平、积极推行绿色集约共享的建设模式、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能源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深化战略合作。

当前,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而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基站堪称数字经济时代的“幕后英雄”。

如何快速推进通信基站建设?如何最大限度发挥通信基站的作用,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近年来,在推进数字重庆建设过程中,重庆进行了创新探索。此次双方携手深化合作,只是一个缩影。

基站建设跑出“加速度”

山顶、乡村也有5G网络

在重庆奉节县三峡之巅景区,云雾缭绕间,一座通信铁塔矗立峰顶,格外引人注目。

近年来,三峡之巅景区因游客逐渐增多,网络信号不佳的问题愈发突出。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铁塔重庆公司(下称重庆铁塔)于2025年初联合运营商进行信号测试后,决定在距离三峡之巅景区仰观台几十米的山脊上建设通信基站。

▲奉节县三峡之巅山顶上的通信塔。受访者供图

在这样的地方建设通信基站,难度可想而知。

“建设这个基站,最大的难题就是物料运输。” 重庆铁塔奉节县区域经理翟绪回忆,那里上山仅有石阶,车辆无法通行。而使用无人机吊装,成本又过高。重庆铁塔施工团队只能用骡子驮着设备和材料,艰难攀爬2.6公里的山路,一点点往山上送。仅物料搬运,就耗费了5天时间。

挖掘基坑也是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山脊上全是岩石,工程机械上不来,手工挖掘又挖不动,大家只得用水磨钻来慢慢钻。

此外,取电难和人员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也是一道道难关。

尽管如此,重庆铁塔仅用时1个月时间就让一座12米高的通信铁塔拔地而起。得益于此,三大通信运营商赶在今年“五一”黄金周前,实现三峡之巅景区5G网络信号全覆盖。

如今,游客在三峡之巅景区能用手机顺畅打卡,与亲朋好友分享美景。

乘着奉节当地特色的小红船顺江而下,两岸陡峭险峻的山岭间,也伫立着不少通信铁塔。这些铁塔让长江沿线信号满格,村民们可以在船上通过扫码支付轻松交易农产品,游客们也能边欣赏沿江美景,边用手机与亲友分享美好时刻。

近年来,重庆千方百计加快推进5G网络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底座。肩负此项使命的重庆铁塔,按照市里部署,通过“共建共享、集约建设”的模式,克服种种困难,跑出了“加速度”。

“近几年来,重庆新建通信铁塔(包括杆和塔两类基站)共享率由过去的14%提升到87%,累计减少通信铁塔重复建设近5.7万座。” 重庆铁塔副总经理邓忠惠介绍,这不仅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也加快了通信基站建设速度。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重庆铁塔已在全市累计建设了10万余个5G基站,在偏远乡村、山区等区域累计建成3033个普遍服务基站。全市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36.74个。

如今,不但全市城区、重点景区、高铁、地铁等重点区域和场景实现了5G网络覆盖,就连行政村5G通达率都达到了100%。乡村居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畅快地刷抖音、网上购物、玩网游……

通信塔赋能渔政执法

让非法捕鱼无处遁形

“长江边上有人架了3根鱼竿钓鱼!”近日,重庆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执法人员,接收到了来自重庆铁塔“智慧渔政”手机APP的报警提示。

随后,执法人员迅速前往现场,对非法捕鱼行为进行了处置。

从2021年1月1日起至2030年12月31日,长江流域实行十年禁渔。这是党中央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是推动长江共抓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境内江河纵横,水系发达,渔业资源丰富,每年3月-6月禁钓期内,全市754条禁捕河流全面禁止垂钓。由于禁捕范围广,监管难度大,过去,在靠人监管的传统监管模式下,打击非法捕鱼行为存在“发现难、取证难、反应慢”等痛点。

如何解决这道难题?2021年,重庆铁塔联合重庆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创新打造了智慧渔政AI预警处置系统。

▲智慧渔政AI预警处置系统。受访者供图

“该系统通过架设在中国铁塔遍布于重庆重点流域和河段通信杆塔上的高清云台摄像机,可在3公里范围内水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清晰监控,自动抓取违法捕捞和违规垂钓等疑似违法行为画面。”重庆铁塔行业拓展部支撑部经理唐爽介绍。

而后,利用大数据、AI算法等技术进行智能分析,将相关信息上传至系统并推送到执法人员手机端进行预警。执法人员收到信息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并上传现场照片到系统。由此,实现了违法预警、智能派发、处置跟踪、综合分析等全流程闭环管理。

这种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弥补了以前靠人巡查的不足,提高了执法效率,有助于更有力地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

如今,已有超800座通信塔服务于重庆长江十年禁渔,涉及38个区县共计约3400公里岸线,基本实现全市重要水域全覆盖。

通信塔变身“数字塔”

依托无人机与AI技术助力城市治理

2025年4月16日11时05分,北碚区施家梁镇华菱路,一处通信基站上的无人机机巢舱门自动开启,一架无人机轻盈滑出,按照预设的飞行航线,对周边区域进行自主巡检。

突然,它迅速锁定目标——一辆违停的共享单车。机上高清摄像头快速抓拍,数据瞬间回传给无人机管理平台。随后,信息经该平台推送到北碚区运管服平台。运管服平台迅速派遣任务,施家梁镇相关工作人员火速前往处理。

不久后,运管服平台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进行核查,确认违停的小黄车已被挪移至共享单车专用停车位,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如此智能、高效的一幕,得益于北碚区的“无人机城市治理驾驶舱”项目。这是重庆铁塔依托无人机与AI技术构建的“空天地”一体化全域立体感知监测体系,北碚区期望用其解决城市管理部门在日常巡检过程中信息采集人员不足、巡查范围和巡查时间受限的难题。

▲重庆铁塔为北碚区打造的无人机机巢。受访者供图

目前,该项目已建成5个无人机机场(机巢),投用了8架无人机,组成了一支“智能低空巡检队”。无人机机场(机巢)巧妙建于通信塔之上,为无人机稳定供电、保障其网络连接,让无人机拥有7×24小时实时监测的能力。

同时,这些无人机还能按照预设时间和航线自动巡检。飞行过程中,凭借系统的12种AI算法,它们能精准识别露天焚烧、占道开挖、车辆违停和违法建设等多种城市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经系统推送至相关部门处理。

截至7月9日,8架无人机已共计飞行479架次,总里程达1701.02公里,总飞行时长达224.38小时;已上报生活垃圾乱堆放案件185件、共享单车违停案件90件。相较传统方式,新模式的问题识别效率提高了50%,事件响应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30分钟,人力成本降低了30%。

这一实践,为构建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了范例。

上述智慧渔政场景和“无人机城市治理驾驶舱”项目的背后,是重庆将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

“通信塔站址资源多、分布广,还配备了电力设施,便于挂载摄像机、传感器、导航设备等多种设施设备。” 邓忠惠说,基于这种优势,近年来重庆铁塔通过中国铁塔搭建的铁塔视联平台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重庆超5400座通信塔变身为“数字塔”。

在此基础上,该公司携手重庆市(区、县)多个部门,为渔政执法、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环境监测、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脑”,赋能数字重庆建设。

近年来,重庆铁塔还依托丰富的资源能力优势,坚持赋能社会、服务民生,创新推出铁塔换电业务和共享充电服务。

譬如,该公司依托中国铁塔搭建的全国统一换电网络和平台,在全市部署了换电点位700个,为中心城区和重点区县近1.5万名骑手提供便捷的换电服务。目前,其换电用户覆盖了外卖、快递、环卫、买药、生鲜等多个行业骑手,累计服务超7万余人,解决了骑手面临的电池被盗、充电不安全、充电浪费时间等问题,为他们“跑腿”加速。“铁塔换电”,已成为重庆家喻户晓的民生工程。

再如,针对电动车“上楼充电”“飞线充电”“走廊充电”等行为频频引发安全事故的现象,重庆铁塔积极打造“共享充电站”民生工程,通过规范化建设和智能化平台管控,避免了居民私自拉线充电、带电池进电梯进家里充电等安全隐患。目前,公司已在全市建成低速车充电端口30000余个,覆盖1400余个小区,服务人数达到34万人。这些充电端口,没有发生一例安全事故。

此外,重庆市住建委积极支持电动自行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立项。重庆铁塔作为主编单位参与的重庆市住建委《电动自行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目前已立项通过。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