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从烟火小店到异国料理餐厅 重庆的包容度藏在这份“美食榜单”中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邱小雅 李雨恒

2025-07-11 21:38

7月11日,号称九亿人吃出来的大众点评“必吃榜”,在重庆举行颁奖典礼。今年重庆上榜商户数达95家,为全国上榜餐厅数量排名第四的城市。

▲7月11日,渝中区,2025大众点评“必吃榜”分会场颁奖盛典现场。记者 李雨恒 摄

本次上榜的重庆餐厅,不仅有地道小店、烟火小摊,还有融合西式风味的国际餐厅。

上榜的餐饮店有哪些过人之处?今年榜单呈现什么新趋势,折射出哪些新变化?记者进行了采访。

守正:老店的味道是时间熬出来的

位于重庆渝中区长江二路的陈眼镜火锅,第二次登上“必吃榜”。这家创始于1994年的老店,前身是老板陈宇父母支起的小摊。

“当年没招牌、没装修,就在路边摆了四张桌子。”陈宇告诉记者,父辈靠着新鲜的食材和地道的重庆麻辣风味,在重庆火锅江湖里闯出了名堂,直到今天,火锅店里的老师傅还是当年那批。

近年来,陈宇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也不断拥抱年轻人,推出特色甜品等创新菜品,并根据食客的意见,不断微调口味。

“花椒辣椒是按季更换产地,夏天用四川汉源贡椒,入秋换云南辣椒。底料的制作也遵循严苛周期,提前五天炒制,在牛油与香料充分融合后,需静置发酵三至五天。”陈宇介绍,发酵不足则不香,过头则发酸。

陈宇告诉记者,店里客人多是从小吃到大的街坊,“不少食客以前是爸爸带他来,现在他带儿子来。”2024年首次上榜“必吃榜”后,店里的新客人变多了,客流增长了三成。

在陈宇眼里,长久的客流和口碑,不是靠一时的流量,而是靠坚持提供好的服务、高性价比的价格,以及用好食材用心烹饪出的菜品。

和记山城美蛙鱼府,是“必吃榜”的“新面孔”。这家店的前身是周老板父母在1993年支起的小面摊。2018年,周老板回到重庆后,把家传火锅炒料手艺和当时兴起的美蛙鱼结合,成了重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现在店里扩张到三十张桌子,天天炒百斤底料还不够。”周老板提到,店内的蔬菜食材,也是员工每天都从附近市场亲自挑选采购,保证品质。

数十年如一日坚守餐饮初心的巷尾老店,穿越时间周期,被消费者重新追捧。正如陈宇所说:“老店的味道,是时间熬出来的。”

进化:国际餐饮从打卡尝鲜变日常选择

除了本土烟火小店,一股国际餐饮风潮正悄然兴起。

2025年大众点评“必吃榜”上,二十余家融合西式风味的餐厅上榜,比如Eat Me Brunch(黄泥磅店)、L153 Pizza House、来顾香韩国料理(黄泥塝店)等。

“2008年开业时,重庆人对韩餐还充满好奇,现在黄泥塝店周边两公里就聚集了至少十家韩国料理店。”来顾香韩国料理创始人金光云细数着周边的竞争对手,从传统烤肉到韩式炸鸡,甚至不少是韩国老板亲自经营。

金光云感受到最大的变化还是客群。“汽博中心店的外国消费者占比已达40%,其中韩国客人占多数。”金光云说,为适应这一变化,餐厅不仅增设了韩语服务人员,还在菜单上添加了韩文注释。

▲7月11日,渝中区,来顾香韩国料理创始人金光云。记者 李雨恒 摄

事实上,这种变化并非偶然。日料、韩料等外国料理在重庆经过十余年沉淀,已从“尝鲜打卡”进阶为“日常选择”。“这种转变意味着城市餐饮包容度持续扩大,也恰恰是重庆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开放度提升的自然结果。”重庆工商大学应用经济系主任李然分析称。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际风味的餐厅,正悄然将强大的社交属性融入用餐体验。

此次上榜的蕉集清迈茶餐厅汽博店便是例证,其“小清迈”的装修风格,精准捕捉年轻客群的审美与社交分享需求。白领程沐就深有体会:“一人食也很自在舒适,吧台设计很贴心。”这种注重氛围营造和场景体验的商业模式升级,也是重庆餐饮消费韧性增强、为品质与体验买单意愿提升的明证。

“从榜单呈现的多样性和融合度来看,重庆餐饮行业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既根植本土、坚守传统之魂,又面向世界、拥抱创新之变。”李然说,这种“守正出奇”的姿态,使重庆成为名副其实的美食天堂,吸引八方来客,它不仅是打造国际美食名城的基础,更是加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赋能:数字化点燃烟火气新活力

煲仔饭、烤串、板凳面、荤豆花……这些承载着最地道本地风味的市井小店和街边小摊,是城市消费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但长期以来,它们却面临着共同的困境:流量分散、难以触达更广市场、数字化能力薄弱。

如今,榜单通过数字化赋能,将那些曾经“养在深闺”的市井美味推向聚光灯下,变为“全国共享”。

首次上榜的重庆万州小平酒玖·小平小火锅老板程曦苇感触颇深,其父辈扎根餐饮业十多年,榜单揭晓后,店铺客流量猛增约30%,“本地客人跨区来尝鲜,节假日外地游客更是扎堆慕名而来。”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重庆“必吃榜”搜索热度同比增速达94%,含“必吃榜”的评论热度增速达43%。尤其显著的是,外地游客到访上榜餐厅的消费增速,已高于本地餐饮平均增幅。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彭和良表示,重庆将继续支持餐饮企业在品质提升、业态创新、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探索发展,同时将引导更多餐饮企业坚守食品安全底线、提升服务水平,共同擦亮“重庆美食”城市名片。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