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大核心举措,看两江新区如何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痛点”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申晓佳 张锦辉

2025-03-28 22:29

民营经济强,经济才能强。3月28日,两江新区深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会上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及“产业基金矩阵”两大核心举措。

▲3月28日,位于龙盛新城的两江新区管委会,两江新区深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两江新区48%的GDP、56%的税收来源于民营经济

为何提出这两大核心举措?两江新区负责人表示,今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月21日,重庆市深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前不久,《重庆市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若干措施》印发。民营经济发展正当其时。

两江新区负责人表示,民营经济永远是两江发展的战略力量,民营企业永远是两江产业的钢筋铁骨,民营企业家永远是两江人民群众的自豪骄傲。两江新区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

从民营经济发展之“形”上看,截至目前,两江新区民营经营主体达15.7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7.9%。两江新区44%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量、48%的GDP、56%的税收来源于民营经济。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惠民生等方面,民营经济贡献巨大。

并且,民营经济创新能力强、成果多。两江新区民营科技型企业有5596家、占比高达92.6%;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有924家、占比高达81%。

目前,两江新区正加快推进“两重”“两新”、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数字重庆建设,加快龙盛新城、寸滩国际新城、临港经济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汇聚广泛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民营企业带来大量商机。

并且,两江新区产业生态丰富。汽车、电子、软件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航空航天、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金融、外贸、法务、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都在加快升级,加紧布局。

同时,两江协同创新区集聚了5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汇聚了5000余名高端创新人才,在先进材料、人工智能和空天信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创成果,全力聚焦以企业为主导的产研融合。

从民营经济发展之“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民营企业的发展“机遇无限”。一方面,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速培育壮大,热点、燃点、爆点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常规业态持续做精做优、加速转型。

比如,今年1—2月两江新区直管区工业投资增长21.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投资增长11.6%,金融商贸商务投资增长208%。

聚焦“营商环境” 邀企业家提建议

两大核心举措,正是围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痛点提出的。《专项行动》致力打造“企业预期可感、发展活力倍增、要素流通高效”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3月28日,在两江新区管委会举行的深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主持人介绍优化营商环境七大专项行动和构建产业基金矩阵生态两大核心举措。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记者了解到,此前,两江新区进行了专题调研,《专项行动》的内容均针对企业发展中的痛点。例如,针对部分企业反映接受检查次数较多等问题,两江新区将打造信用赋能全生命周期2.0版,让守信企业“一路绿灯”。

具体来说,两江新区积极打造“信用+执法”“信用+行政审批”等系列惠企场景,对信用好的企业,实现“信用越好、监管越少”。还将构建“综合查一次”应用场景,也就是“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让企业更专注主业,专心谋发展。

又如,引才是众多民营企业的共同需求。2024年,两江新区兑现各类人才政策资金超过1亿元。今年将持续开展“关怀备至”行动,为符合条件的民营经济人士发放“两江人才卡”,在医疗服务、子女教育、亲属养老等多领域做好服务。

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许宏球表示,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请广大企业家朋友们积极监督,及时向新区反馈政策落实中的堵点、惠企服务中的盲点、行政审批中的难点,新区将主动修正、定期更新。

据悉,企业家们可对《专项行动》反馈意见建议,两江新区将认真研究吸纳。

聚焦“融资” 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矩阵

企业发展离不开融资,两江新区发布“产业投资基金矩阵”,围绕产业发展不同阶段,逐步形成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基金矩阵。

目前,两江新区的产业基金矩阵体系总规模达760亿元,是全市规模最大的产业基金集群之一。在自主管理板块,共有32只基金,总规模554亿元。

▲3月28日,位于龙盛新城的两江新区管委会,主持人介绍两江产业基金矩阵体系。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其中,两江产业基金是2023年组建的大型产业母基金,规模达200亿元。在合作基金板块,两江新区与头部机构,合作设立了27只基金,撬动209亿元基金规模落地两江。

手握产业基金,两江新区积极投资,截至目前,聚焦汽车、电子等8个产业链,累计投资119个项目,投资总额198亿元,带动社会总投资超2000亿元,撬动倍数达10倍。

同时,坚持“投早投小投未来”,两江新区先后组建了3只科创类基金,储备项目300多个,投资引进了博拉网络、沃肯新材、甲智甲创、航天云际等40多家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中小微科创企业。

两江新区还全方位开展投后赋能。全力支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推动西山科技、优必选等7家被投企业成功上市,培育13家拟上市企业。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加强与国家级基金合作,协同金融资本和头部机构,加快组建区域子基金,联合专业化行业机构,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子基金,并积极引导创投机构,吸引撬动市种子基金、院所校友基金等多级资本,持续打造良好基金生态,加快建成千亿级基金丛林。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曾立      审核: 周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