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兼备 商服兼容 长短兼顾 内外兼修——重庆提振消费再出新招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唐琴

2025-07-18 21:12

7月18日,《重庆市提振消费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出台,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若干措施》共涉及促进居民就业增收、保障居民消费能力、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提升消费品质、持续优化消费环境等6个方面,推出共26条举措,致力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

“可以说,本次出台的《若干措施》最大亮点是让人民群众成为消费的主角,做到了收支兼备、商服兼容、长短兼顾、内外兼修。”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邹於娟表示,既着眼于居民增收减负和消费提质扩容,又涉及服务消费发展和商品消费升级,既考虑到长期能力提升和短期政策刺激,又突出了“内修一口气”和“外练筋骨皮”,将为重庆提振消费注入“强心剂”。

突出四大亮点

邹於娟分析,相比全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和其他省市刺激消费的方案,重庆出台的《若干措施》亮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其一,依托独特地貌,打造特色消费场景。消费场景是业态、模式、服务和环境等消费要素的系统化集成,是空间场所与情景氛围的立体化叠加,深刻影响着居民的消费决策。

比如,《若干措施》专门提出要加力打造消费新场景,通过盘活“江崖街洞天”独特地貌资源创造沉浸式消费体验,例如文中提及要“支持利用防空洞打造火锅店、茶馆、书店等‘山城洞天’消费场景”。

其二,深耕汽车产业,创新细分领域政策。近年来,重庆聚力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提振消费工作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们注意到,其他省市(如浙江、广东)在汽车以旧换新中的补贴更多覆盖普通乘用车,对特定车型的针对性较弱。”邹於娟分析,而重庆专门针对“车龄 8 年及以上的城市公交车和超出质保期的动力电池”给予平均每辆车8万元补贴,精准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同时,重庆提出支持“消费型改装业态发展”,拓展“汽车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消费,助推打造汽车产业差异化竞争力。

其三,加大激励力度,量化资金支持标准。相较于其他省市(如上海、浙江)的激励政策多为原则性表述,此次重庆拿出真金白银、最大力度促进消费换新升级。

比如,《若干措施》明确对首店、首发活动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对评选创建的“渝悦消费”新场景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资金奖励”,对评选认定的“渝系列”直播电商基地给予“最高40万元奖补”等。

其四,强化川渝协同,突出区域联动效应。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本次《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联合四川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鼓励境外旅游团‘渝进蓉出’‘蓉进渝出’”,并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通过川渝协同放大入境消费效应。

让人民群众成为消费主角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重庆《若干措施》为了让人民群众成为消费主角,那可是下了实打实的功夫,在有钱、有闲、有意愿、有安全感等方面都做足了文章。”邹於娟说。

首先,要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为此,《若干措施》提出要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多措并举促进居民增收,实现每年要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以上,农民工就近就业30万人,脱贫人口务工稳定在75万人。就像给人民群众的钱包装了“打气筒”,工资稳了、收入增了,消费起来腰杆才硬气。

其次,要让普通市民的时间空出来。光有钱没时间,也白搭。因此,《若干措施》在“挤时间”方面也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严格落实带薪休假,鼓励年假和小长假连休,拓展夫妻间共享假期,甚至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时间逛商场、下馆子,让上班族也能“全家总动员”、错峰去旅行。

最后,还要让消费者的安全感强起来。消费最怕的是“花钱买糟心”。为避免这类情况,《若干措施》提出要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从消费维权制度到平台经济问题整治,从消费品质量监督到消费场所实行“无事不扰”,就像给消费装了一道“防护网”,让人民群众踏踏实实、放放心心花钱消费。

经济增长和居民增收是重点

“不难看出,《若干措施》的出台彰显了重庆加速驱动‘消费’这驾马车的决心。”邹於娟分析。

事实上,近年来,重庆正在成为全国消费领域的“优等生”。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77.37亿元,在七大消费“万亿之城”中排名第二。2020-2024年,社零总额五年年均增速达到7.4%,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5.6%,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

但是,消费势头向好的同时,重庆提振消费仍面临挑战。比如,重庆是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居民收入水平相较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有一定差距,成为制约消费增长的最大短板。

又如,重庆消费能级“不够高”。重庆高端品牌首店、国际知名展会、高能级商业综合体、五星级及以上酒店的数量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比有明显差距。

“扩大内需不是权宜之计,经济增长和居民增收才是重庆长期提振消费的‘一体两面’。”邹於娟认为,经济增长可提供更多消费场景和就业机会,居民增收让消费有了“购买力”,两者形成良性循环,重庆消费潜力才能真正被激活。

为此,邹於娟建议,未来,重庆在宏观层面要以经济持续增长筑牢消费底盘,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

比如,要依托“本土产业”串起消费链条,大力发展汽车后市场、食品农产品加工产业等,让汽车产业从“卖产品”延伸到“卖体验”,让餐饮住宿从“卖体验”拓展到“卖产品”。

要依托“新型业态”拓展增长空间,瞄准消费新趋势、新方向,围绕“跟着电影品美食”“跟着赛事去旅游”“跟着明星去打卡”创新服务业态模式,大力发展低空经济、邮轮经济、银发经济、美丽经济、宠物经济等新经济。

要依托“招商引资”稳定经济大局,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压实压牢项目招引和建设任务,尽快将重心从“投资于物”逐步转变为“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以劳动者人力资本价值提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微观层面来看,重庆要以居民持续增收增强消费底气。人民群众钱袋子鼓了,才敢“放开手脚”消费。

具体来看,要把“就业饭碗”端得更稳,瞄准“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推进稳岗拓岗,开展“企业订单+职业培训”定向招工;结合15分钟就业创业服务圈建设,广泛布局“零工驿站”,促招工、管培训、帮维权,让安全可靠的就业岗位“触手可及”。

要让“技能增值”渠道更宽。支持职业培训学校、公共实训基地、社区青年夜校等建设,重点开展医疗护理、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电子商务、电商直播、视频剪辑、AI训练等新职业新业态技能培训。

要加强“低工资劳动者”生活保障。重庆低工资劳动者数量大、分布广,全市可从保险减免、优惠券发放、公租房倾斜、“一老一小”补贴等多个方面为该群体精准制定生活保障“政策大礼包”,让其也能消费、敢消费、愿意消费。

新闻多一点>>>

涉及增收休假、生育养育保障、以旧换新等 重庆发布一批提振消费措施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