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近四十年光景,逾两千首诗歌,李元胜携新书《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分享诗人岁月
    重庆日报客户端 见习记者 姚伟民
    时间:2023-09-14 20:52:50

    9月14日,李元胜新书《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分享会在精典书店举行。

    ▲活动现场。精典书店供图。

    李元胜是中国当代诗人、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作品广受好评,其中,《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是传播最广的一首诗,在“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上创造了600万的阅览量。

    本次分享会由诗人金铃子主持,两位诗人从《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谈起,将现场读者带入到了诗歌的王国里。

    那些青涩的诗,反映了诗人的成长与变化

    ▲李元胜与金铃子对谈。精典书店供图。

    李元胜从1986年开始写诗,约莫写了40年的光景,2000多首诗记录了李元胜写诗的艰辛。当金铃子问到为什么发表的诗歌只有900多首时,李元胜展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匠心。

    2000多首诗中,有许多写出来之后他并不满意,于是选择了回炉再造。最终,才将真正的艺术品展现给读者。李元胜坦言:“这个过程其实挺难的,每首诗都是我的孩子,舍弃是很不容易的事,但艺术就是这样。”

    谈到写作的时差时,李元胜表示,不可避免的一种情况是,往往越靠近现在的诗作写得越好,但是要反映将近40年的写作生涯,就要选取一些早期的作品,尽管那时候的作品青涩,但有些诗歌是有代表性的,它们反映了一个诗人的成长与变化。李元胜回忆起最初写诗的时光,有些诗悬在空中,却真实地记录了诗人早期的模样。“我是时代的赤子,我的写作是有时差的。”李元胜说道。

    写作依赖正确的训练方法和对文学的正确态度

    ▲李元胜新书《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精典书店供图。

    很多人认为写作是依靠灵感与天赋的,但李元胜不这么认为。在李元胜看来,每个作家的成长都是不同的,有少数人可以靠天赋,但绝大多数作家还是依赖正确的训练方法和对文学的正确态度。

    所谓正确的训练方法,就是指要形成有效的阅读。他认为,想要成为作家,必须以生产者的方式阅读,而不是以读者的视角。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创作,重要的是将写作实践同时代结合起来,“大时代必有大作家。”

    所谓对文学的态度,则指的是多积累。这种积累既来源于阅读,也来源于写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李元胜以重庆作家虹影举例子说道,虹影是极好的作家,但她的成功就来自于勤奋与积累。

    没有批评的时代,是孤独的时代

    金铃子提到,当下的时代是一个点赞的时代,而不是一个批评的时代。很多时候,人们甚至没有看文章内容,举手就是一个赞。

    李元胜对此十分认同,他表示,在之前的网络论坛时代,大家更喜欢讨论诗歌,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批评。但从论坛到博客,从微博到微信,每个人都在变得更封闭、更敏感、更孤独。

    这是一个节奏很快的时代,也是一个更容易落寞的时代。“写作不能闭门造车,我从书房走到田野的时候,迎来了我写作的一个新阶段。批评的作用也在于此,它帮助作家成长,但是我们的时代批评逐渐变少,作家变得孤独了。”

    不过李元胜认为,当前的写作环境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互联网传播更便捷了,从传播学的角度讲,文学更能焕发出光芒。

    年轻人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

    李元胜深受年轻读者喜欢,在小红书上,他的读者群中18-24岁的读者比例最多,他想他的诗也能引发年轻人的共情。与此同时,他也从年轻人身上学到很多。

    现场有读者问到对年轻人写诗的建议时,李元胜说道:“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潮流,都在创造自己时代的文化,但年轻人需要警惕学术的陷阱。我发现年轻人容易把诗句写得很长,很复杂,像学术论文一样,这其实是错误的方向。中国不需要一代人都写这样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一些也许更好。”

    主编:吴国红 | 编辑:袁文蕙 | 校对:柏云辉 | 审核:周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