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荣昌区吴家镇党群办主任、双流村第一书记杨媚:她从山里出来 把青春献给农村
    重庆日报客户端 杨铌紫 实习生 王懿瑶
    时间:2022-07-29 22:14:35 | 编辑:罗建军

    “现在国家对咱们农村都很关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咱们也要紧跟步伐,一起建设美好新农村。”最近,刚参加完中共中央宣传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系列中外记者见面会,荣昌区吴家镇党群办主任、双流村第一书记,团市委青年讲师团成员杨媚又马不停蹄赶回村里,向村民们宣讲惠农政策。

    这些年,看着村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富足,杨媚深感农村变化之大,“现在该脱贫的都脱了,村子也富起来了,可是村民们的文明意识还不够,要想建设新农村可不止物质基础的改善,还有精神上的。”杨媚说,她的期望是将双流村建设为五美新农村,以更好的面貌展现在众人面前。

    ▲杨媚参加中共中央宣传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系列中外记者见面会。受访者供图

    一边工作一边自学 如愿所偿考上村官

    杨媚出生在铜梁的大山里,从小就跟着父母一起劳作,看着他们每天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还挣不到多少钱。从那时起,杨媚就想考农业大学,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知识,毕业之后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

    2005年,杨媚瞒着父母报考了四川农业大学,选择了农业管理相关专业。在2009年毕业后本可以在城里当个白领,但她不想妥协,“要是就这样离开了农业,那我大学四年岂不是白学了?”

    一心想干农业的杨媚并没有放弃找对口专业的工作,毅然选择了农村,来到一个颇具规模的农业企业——潼南蔬菜种植基地。初进公司,杨媚主动提出“下基地”的请求,无奈刚刚毕业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公司只让她做了基地的销售员。

    “那时我很不甘心,销售员其实就是干苦力活,每天给出厂的蔬菜称重、运输,我不想就这么算了。”说起刚工作的经历,杨媚有些庆幸自己的好运,当时蔬菜基地附近有一块市农科院的试验地,农科院的专家每天都在地里研究,她每天下班后就去看、去学,工作了两年就学了两年。

    慢慢的,这些农业知识对杨媚来说已经十分熟悉,“这段珍贵的自学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为后面去农村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心向学的杨媚也从最初小小的蔬菜基地销售员干到了技术员,可她总觉得还是差了点什么,直到2011年看到招募大学生村官的消息,她立刻报了名。

    “连我自己都没想到,一下子就考上了。”谈起这段回忆,杨媚至今都难以置信。就这样,杨媚回到了她最挂念的农村,来到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当起了大学生村官。

    ▲杨媚向村民发放惠农政策宣传单。受访者供图

    自力更生建大棚 村民跟着她一起干

    杨媚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很深的感情,“回农村就是回家了,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

    来到双流村,她的目的就是大干一场,改变这里落后的种植技术和贫穷的环境。杨媚说,当时镇里在推广大棚蔬菜种植,但是农户考虑到投入大而且看不到效益,没有人愿意建大棚。

    不仅如此,这里的老百姓也不信任她,按照当地村民的话来说,“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女娃娃能有什么本事,怎么比得过本地世世代代种地的人?”

    村民不信任杨媚,她就自己动手搭建大棚,亲手种菜干出成果给他们看。杨媚不服输、不怕苦的那股干劲又被激发出来了,她说干就干,流转土地,建蔬菜大棚。

    说起搭建大棚的过程,杨媚深有感触:“刚搭建大棚时,我把所有钱都投进去了,每天起早摸黑自己干,连个住处都没有。”

    为了方便劳作,杨媚在大棚旁边搭了一个小棚,在里面放了一张床、一口锅,吃睡都在这个露天地里。

    杨媚记得初建大棚时正好是11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她向记者形容道:“小窝棚里面又潮又冷,被子湿透了根本不能保暖,只能用薄膜把被子包起来睡,早上六点不到就要起床劳作,天亮了还要去村里处理事务。”

    但村民们不以为然,还对她大张旗鼓的行为指指点点,暗中怀疑她“作秀”。面对压力,杨媚坦言,比起生理上的辛苦,这种心理上的压力更难受。

    幸运的是,经过一番辛苦劳作,杨媚的大棚蔬菜已初显成效,蔬菜比村民种的早上市一个多月,比如大棚黄瓜不到四个月就上市了,当时蔬菜价格很高,可以卖到好几块一斤。

    杨媚告诉记者,每亩大棚年收入超过2万元,收益是露地种植的2到3倍。“大家切切实实看到好处,就跟着一起干。”如今双流村有100余户村民建起600余亩蔬菜大棚,建立了专业合作社,村民收入大大增加。

    筛选蔬菜品种提高收益 实施积分制改善人居环境

    ▲杨媚(站立者)向村民们宣讲乡村治理积分制,改善村民人居环境。受访者供图

    初到双流村时,杨媚发现这里的品种杂乱,粗放种植的收益很低,出力不讨好,村里的贫困户也日益增多。

    于是,杨媚决定靠种地让他们脱贫,一方面教当地人怎么敷地膜、栽种、控制亩行距、搞蔬菜嫁接,一方面筛选品种,她的大棚也成了试验田,栽种了几十个品种的蔬菜,让村民和客商都来看。“菜长得好,抗病强,产量高,必须经过我们的筛选,这样的品种才推广给老百姓种。”

    吴家脆莲白就是筛选的成果之一,之前这种本地作物不被看好,种植面积在村里也只有三四百亩地,“现在五千亩地全部栽种吴家脆莲白,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杨媚介绍道,吴家脆莲白的规模化种植让村民收益提高不少,以往粗放种植、效益不好时,一亩地也就3000元左右的收成,现在基本能有10000元,村民的收入翻了三四倍。

    经济效益有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杨媚又想着丰富乡亲们的精神生活。

    最近,她就开始在村里积极推行“积分制”,以小院群众自评互评积分为主,奖惩双行的方式推动村民改正不文明习惯,一起建设美丽新农村。

    杨媚说,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后,环境的改善让村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就是乡村的主人,有了集体意识和荣誉意识,都表示要自力更生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邓家院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改造例子,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积分制实施之前,这里乱搭乱建,生活的院落满是鸡鸭粪便,臭气熏天,芭蕉树倒在院里没人收拾,干部前去劝说没人理,发放生活用品作为改正奖励也只能起到一时的效果,十分影响整个村的环境。

    现在,邓家院子焕然一新,变成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田园村落,还获得了“流动红旗小院”。看见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杨媚特别欣慰,“只要我们继续做实事,把事情做到百姓心里,效果自然反映得出来。”

    对于双流村未来的规划,杨媚提出了田园美、人心美、环境美、家庭美、生活美的五美双流建设目标,“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早日实现。”

    主编:余虎

    审核:隆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