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我是重医附二院党员|使命在肩 援藏援外路上的榜样力量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1-07-16 11:00:30 | 编辑:冯超

    在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评选中,重庆市卫生健康系统有两家医院获此殊荣,重医附二院便是其中之一,这得益于该院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对口支援、援藏援外等重大任务中勇当先锋,成绩斐然。

    其中涌现出很多党员先锋、党员干部,有援藏医疗队中的“指明灯”,年纪最长、经验最足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马颖教授,有援外医疗队的“定海神针”,诊治病人1600余人次的泌尿外科党支部副书记于圣杰教授。他们以实行实绩践行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真诚与奉献浇灌出的医学之花,播种在广阔的雪域高原,开在医疗条件困顿的巴新疆域,让民更满意,让国显实力。

    马颖:目标明确,做雪域高原上的“指明灯”

    “如果可能,我一定要到西藏去!”2017年11月,当马颖听到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正在征集第三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队员的时候,他的心一下子被点燃了,他很清楚当地的医疗水平有限,而自己作为老党员医生,多年的工作经验将会很有帮助。

    然而,自己年逾半百,西藏条件又很艰苦,家人会不会反对?这成为困扰马颖的一个难题。

    “西藏需要你,家里的事情就交给我。”妻子善解人意的一番话,出乎他的意料,但也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他迅速提交了申请,踏上了长达18个月的高原征程。

    “努力将昌都市人民医院创建成三级甲等医院,培养出一支技术较高、思想过硬的带不走的医护队伍。”马颖的目标很明确。

    如何提升当地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马颖思前想后,想了一个累却有效的“笨”办法:我做你看、你做我看;我讲你听,你讲我听。

    一天,昌都市人民医院来了一位急诊病人,是一名刚入伍的年轻战士。两天前的新兵训练,使他头部受到一次轻微外伤,之后便逐渐出现头痛、呕吐,来院时意识处于昏睡状态。

    “刚18岁的小伙子,一个轻微的外伤怎么会造成这么大的颅内血肿?会不会伴有自身的血管性疾病,比如血管畸形?”马颖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对患者情况进行判断,在术前讨论的时候,抽丝剥茧,教给学生们如何一步步分析问题,做出各种可能的预案。

    当晚,马颖马不停蹄带领当地年轻医生对小战士进行大骨瓣开颅探查和血肿清除术,手术很成功。

    在援藏的日子,不管工作多忙,每周五下午,马颖都会召集当地医生上课,给他们讲解新的医学知识和手术技术,并对各种疑难病例进行分析。授课之后,他还经常作为“倾听者”,让当地医生按照他的模式进行讲学,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在这种“师带徒”的教学下,张琪、彭斌等年轻医生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昌都市人民医院的骨干。

    为了尽快帮助昌都市人民医院评为“三级甲等”医院,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马颖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本着“抓漏洞、补差距、干实事”的原则,在每一次的工作会议上,都能提出独到见解,就像是援藏航路上的一盏“指明灯”。

    当地医护人员对评选“三甲医院”的认识不足,进而热情、干劲不够。他就主动给大家讲解评级的重要性,指出评级将是一个重要机遇,可以带来更多的物资、技术援助,更多的学习机会,提振大家的信心。

    昌都人民医院医疗单元仍由儿科、妇产科、外科、内科大专业病区组成。他结合发展实际,提出逐步各专业分科,成立神经外科的专科病房,培养成熟的专科医护人员。

    工作量大、休息时间少,医护人员经常熬夜到晚上11点,马颖自己也因高反而整夜失眠。但他总是以刚强的意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积极向上的态度,用诗朗诵、演唱红歌等方式积极动员大家情绪,让整个援藏团队拧成一股绳。

    经过援藏医疗队的共同努力,2018年5月,昌都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现场评审工作;对100多名技术骨干的培训,对当地300多名职业医生的考核也顺利完成,这次援藏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但我仍有一个心愿,如果身体允许,我想再次回到西藏,争取带领大家把神经外科介入技术开展起来。”马颖说。

     

    于圣杰:攻坚克难,是援外医疗队的“定海神针”

    查房、开会、手术……忙碌了一整个上午,于圣杰好不容易挤出来十几分钟可以小憩一会儿。近日,他总能梦到自己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带队援助的日子,怀念和队友们攻坚克难、共同奋斗的时光。

    2019年8月,于圣杰主动请战,带领第10批中国援外医疗队踏上了援助巴新的征程。在这里,医疗队共开展各类手术215台、门诊接诊1367人次、接诊华人华侨423人次。医疗队共开展各类手术290台,接诊当地患者7332人次,服务华人华侨3000余人次。作为泌尿外科顾问医生,他主刀了受援医院60%以上的泌尿外科手术及大部分高难度泌尿外科手术,积极开展了新技术4项,举办知识讲座,培养当地医疗人员,进一步推动受援医院微创手术发展,为援外创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并扩大影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总是以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大家能帮则帮、能救必救,为驻巴新使馆、中资企业及华人华侨提供服务1303人次。

    一天,一名19岁的小姑娘因反复腹痛、发热两年,在当地省医院多次就诊无果后,慕名来到莫港总医院,向驻扎在这里的援巴新医疗队寻求帮助。

    经过诊断,于圣杰敏锐地发现可能是肾脏脓肿。但如果按照当地正常的诊疗流程,CT检查要等待2-3个月,预约手术还需要2-3个月,将会非常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为了尽快对这名学生进行诊疗,于圣杰急患者所急,东奔西走、多方联系,亲自实施手术。在他的努力下,原本需要半年才能治愈的患者,仅用了1个多月就恢复了健康。

    但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的一帆风顺,耀眼成绩背后是是党员同志们的默默付出。

    实际上,于圣杰一行所援助的莫尔兹比港,被评为世界上最不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那里治安混乱,医疗条件落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当地防控不力、民众检测意愿低下等原因,全国更是处于失控状态。援外医疗队原本为期1年的支援,也因此延期了7个多月。在此情形下,他以身作则,带领全体队员坚决服从组织领导,立足当地,积极协助大使馆做好当地华人的“双稳工作”,因为他深知医疗队是巴新华人华侨的稳定剂。

    作为医疗队的临时党支部书记,对内,他不断安抚大家情绪,动员大家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组织召开了17次主题党日活动,3次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建活动,在“爱无疆”学做群主持发布5次。对外,为了保障队员人身安全、加强队列管理,他更是牵头制定了安全细则、工作细则,身体力行,严格按照文件执行。

    期间,有外出办事需求的,他主张融合到一起,集中解决,每周一次。 “3人结伴同行,至少有2名男生哈。”“一定要抓紧时间,天黑之前务必回来。”“一定要在微信群里主动报告自己的情况……”队员的每次外出活动,他总是在微信群里发信息提醒,一条又一条,像“老母亲”一般唠叨,只要有他在,队员就安心,已然成为援外医疗队的“定海神针”。

    巴新疫情紧张,他就带领大家做了非常详细的防疫预案,从起床、饮食,到工作,再到休息,每一步每个细节都有明确的规定。从巴新发现的第一例起,全员每天都要做体温检测2次及身体健康状况监测,坚持了360多天,在受援医院先后有260多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的情形下,实现了全体医疗队员零感染。

    “不负国家所托,圆满完成援外任务。” 2021年3月17日,经过589天的超长任期,于圣杰一行以实际行动铸就“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平安健康回到祖国怀抱。

    文/图 马太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