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重走成渝古驿道②丨古渝雄关 山色今朝画巨然

重庆日报记者 韩毅 2020-07-06 07:09

  重庆夜色撩人。本报资料图片

  上世纪50年代的朝天门。本报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成渝古驿道重庆的起点在朝天驿,朝天驿位于现在的渝中区。古驿道从这里出发,从下半城出南纪门,上半城出通远门,两条路在两路口汇合,过佛图关、石桥铺,前往白市驿……在重庆境内长200公里左右,渝中区段不到十公里,但却处于重要位置,沉淀了巴渝母城根脉,留下诸多文化遗迹。

  据明正德《四川志》卷十三记载,明代从巴县总铺向西有佛图铺、石桥铺、高歇铺、龙洞铺……乾隆《巴县志》卷二又载,底铺十里到佛图铺,十五里到石桥铺,二十里到二郎铺……虽只有寥寥数语,却勾画出东大路这条西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从重庆府出发,一路往西的大致状况。

  6月,记者沿着古驿道渝中段,探访沿途厚重的人文历史,记录下沿途的沧桑巨变。

  始点之谜

  寻找消失的朝天古驿站

  朝天门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不少游客在此凭栏观赏山水之城的美景。

  朝天门是重庆古城十七座城门中为规模最大的一座,南宋时期钦差常自长江经该城门传来圣旨,遂名朝天门。据明正德《四川志》载,本府(重庆)石城,因山为城,低者垒高,曲者补直,洪武初指挥戴鼎重修……门一十七,曰朝天、翠微、东水……

  据清代有关图经记载,朝天门城门为双层结构,正门之外还有瓮城,瓮城门额上刻有“朝天门”三个大字,正门额上则刻“古渝雄关”四个大字。

  清代诗人王士祯曾感叹:江中遥望,(朝天)城门邈在天际,女墙缭绕山巅(《蜀道驿程记》)。可见朝天门当时的巍峨雄伟。

  据说,早先朝天门码头只用于接待官船,不准一般民船停靠。而水陆两用的朝天驿则是四川出川的重要节点,成都方向的各色人等沿成渝古驿道到达朝天驿,然后乘船沿江而下出川。

  驿站就是官办的交通站,类似于如今的高速路服务区。明朝的成渝古驿道最兴盛时有锦官、龙泉、阳安、南津、珠江、安仁、隆桥、峰高、东皋、来凤、白市、朝天等共12个驿站,重庆境内有5个,朝天驿则是重庆第一驿站。

  据乾隆《巴县志》记载:“朝天驿,设驿丞一员,站马二十三匹,每匹日支草料银一钱,马夫十一名……归併重庆府管理。”可见朝天驿当时规模不小。而据明天启年间冯任修《成都府志》记载,明代的成都龙泉驿则有“旱夫六十名,该银四百三十二两;号衣三两六钱;厨子六名,该银四十两二钱;马四十五匹,每匹三十两,共银一千三百五十两,供应银二百四十两,每年共二千六十八两八钱”,可见驿站耗资巨大。

  那么,朝天驿究竟在哪里?

  “朝天驿的具体位置至今尚是待解之谜。”渝中区文管所所长徐晓渝介绍,朝天驿最早可追溯至元代,早期为水站,后变为陆站。从乾隆《巴县志》舆图上看,朝天驿在朝天门内三门洞附近(今陕西街一带);在清末刘子如《增广重庆地舆全图》可以看到,朝天驿已被迁至巴县衙门(今老鼓楼衙署遗址附近)旁。

  “朝天驿是西向‘零公里’起始点。1927年因修建朝天门码头和拓宽道路,朝天门被拆毁,至此拥有550多年历史的古重庆城象征——朝天门城楼消失。近现代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该驿站的痕迹已完全消失,具体位置不好确定。”对朝天驿曾作过详细考证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学者张颖称。

  记者了解到,目前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修建已经启动。至于朝天驿具体位置究竟在哪里,期待在进一步的考古研究中能够揭秘。

  从哪里出城

  古人偏爱南纪门还是通远门

  当年出城去成都,走南纪门,还是通远门?在今天的学术界,对两门的历史地位存在争议。

  记者查阅了清末国璋、张云轩、刘子如绘制的三个版本重庆全图,发现重庆西向大路有南北两线,分别由南纪门和通远门伸出,在两路口汇合,后通往佛图关。

  渝中半岛三面临水,古有“九开八闭”共17座城门,通远门是唯一的陆门。西出此门,便是远方,故名“通远”。该门于明洪武年间,取“七星揽月”之势,临崖而建,作为扼守重庆府的最后一道防线。

  通远门的前身又名“镇西门”,是三国名将李严修筑江州城遗址的一段。2005年,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建成,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郑国翰《蜀程日记》(1915年)载:出南纪门西去,乃入成都大道,可骑行。光绪间黎庶昌《丁亥入都纪程》中也有佐证:出南纪门,十五里上佛图关,有小城。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教授多年对成渝古驿道进行考察。据他研究,南纪门和通远门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并不一样。明清时期,重庆城的核心区在下半城,南纪门可登舟行船,水陆两便,故东大路更多经南纪门西行。清末,上半城发展起来后,人们去成都多从通远门出。通远门的军事战略地位远高于南纪门,明清时期大多数战争都集中在通远门。

  记者把从通远门和南纪门往西的两条道都走了一遍,除残存不足100米的雷家坡古道遗址外,沿路皆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车流,找不到一丝古道痕迹。

  历来战守要地

  佛图关曾为重庆城制高点

  重庆老城内曾有一段“东大路”,位于通远门城外,就是现在的兴隆街。这段路就是成渝古驿道东大道的一段,因而得名东大路,后改名为通远门顺城街,1931年修建中区干道后改名为兴隆街。

  从城里出了通远门,在古代实际上就是一直沿着山脊走,也就是沿着现在的兴隆街到纯阳洞。据传纯阳洞当年供着吕洞宾的神像,如今还有上世纪30年代建的菩提金刚塔。抗战时,这里的抗建堂是中国话剧的大本营,聚集了郭沫若、曹禺、张瑞芳等一批名家。现在抗建堂内建起了抗战戏剧博物馆。

  继续上坡,就是枇杷山正街,古时叫神仙洞街,建有道观,上书“蓬莱洞天”,抗战时道观被毁。这里还有国民政府立法院旧址、李宗仁官邸旧址、军统办公室旧址。到了山顶,就是“茶亭”,这是枇杷山的最高处,往来古道的人们在此歇脚喝茶。“茶亭”曾设有栅门,上书“两腋生风”,如今是枇杷山公园红星亭所在地。这里还有中共重庆市委枇杷山办公楼旧址(原四川军阀王陵基公馆改建而成),去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二十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从山顶下坡,过去有三层很陡的石梯坎路,叫“三架坡”,到了山脚就是飞来寺。据传说,寺建在石壁之上,似悬空天上,故得名。过了飞来寺,就开始爬“鹅项颈”。据传,古人看渝中半岛,状似大鹅,而鹅岭公园所在的位置就是鹅的项颈。清朝末年重庆商会首届会长李耀庭在此建有私人花园,内有石绳桥、桐轩石室,设计巧妙,纹饰精美,令人叫绝。

  经鹅岭,便到了重庆渝西三关之首——佛图关。佛图关又为重庆城制高点,历来战守要地,驻有兵马防守。“举首恰见佛图关,控扼山梁之上……三面陡绝,惟西南山脊一线可通。”清嘉庆时陶澍在《蜀游日记》中描述的景象跃入眼帘。清代巴县知县王尔鉴诗云:“江势曲随山势转,禅林高傍竹林开,雄关扼要吞吴楚,绣陌梯云障草莱。”其景也可见。

  登上佛图关,石刻、佛像依稀可见,抗战时所筑碉堡留存较好,杨闇公烈士铜像矗立在古道旁。

  “此关是重庆史上重要关隘,也是西上成都的要冲。”徐晓渝介绍,因“浮”与“佛”字音相近,佛图关又名浮图关,抗战时曾改名复兴关。

  蓝勇曾对佛图关进行过详细考察,历史上佛图关曾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子母城,有西门瑞丰门、东门仁靖门、大关门、泰安门,及子母城内城墙上的南屏关门和水洞门,共六座城门,只是该城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现已难觅踪影。

  西出佛图关,记者到达大坪七牌坊,“大道的两侧矗立着许多雕刻精细的巨大牌楼和牌坊,路面多用大块的砂岩板铺成,又或许是直接从厚重的石头中开凿而成,夹在两排巨型石碑之间蜿蜒前伸……”英国外交官爱德华·科尔伯恩·巴伯曾在《华西旅行考察记》一书中这样描写大坪石牌坊。

  如今,古道已完全消失在现代城市格局中,七牌坊碑林所在地也建起了一座摩天大楼,碑林已被搬迁至现在大坪循环道的街心花园中。出大坪再往前行便到了石桥铺。据《巴县志》记载:“明初置里,清代建场,民国设乡,开铺数百年。因此地有两孔石墩桥一座,故而得名。”当年的石桥铺老街有一公里多长,因为连接佛图关官道,系通达成都的门户,很是闹热,成为古时有名的商圈。上世纪80年代,石桥乡成为重庆首个“亿元乡”,被市政府授予“富冠渝州”的牌匾。2000年时,老街被完全拆除,如今已经是繁华的现代商圈了。

  出石桥铺,经过上桥,就要上中梁山,西出二郎关了……

  

编辑罗建军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