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氨耗费全球2%能源!新方法一举两得:净化废水时制氨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08-14 17:12

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合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化肥、化学合成和能源存储等领域,氨的全球需求量达到每年1.8亿吨。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高温高压以及大量使用氢作为原料,氨的生产每年贡献全球1.4%的二氧化碳排放,消耗2%的全球能源。同时,农业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硝酸盐流失可能会污染水资源。

如何解决制氨高耗能不绿色的问题?最新一期《自然-催化》报告了一种制氨新电化学方法,能将含硝酸盐的废水转化成氨和净化水,可谓一举两得。

现在氨生产主要依赖于Haber-Bosch过程,生产氨溶液与支持电解质(盐)混合后必须达到很高浓度,然后将其进行分离以获得氨产物。来自美国莱斯大学的王浩天教授团队设计了一个三腔的电化学装置,能将废水转化成氨和净化水。将这些废水加入装置,流经多孔的固态电解质层,使硝酸盐溶液转化成水和氨气。硝酸盐污染物被从水中去除,同时产生氨气,无需进一步净化步骤。

这个过程很有效,而且在工业废水的常见硝酸盐浓度(百万分之两千,2000ppm)下就能产生净化水和氨气,而无需额外的支持电解质。

研究团队还对这一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估(TEA),结果显示,尽管目前电化学合成氨的成本仍高于传统的Haber-Bosch过程,但当考虑到硝酸盐废水处理的潜在利润时,这一技术显示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我们的技术为氨的绿色合成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并有助于实现全球氮循环的平衡,”王浩天教授强调。

研究团队认为,目前创新的制氨装置能实现一种更为环境友好的氨生产方式,同时有助于废水处理。他们还提到,这些实验基于实验室设置,未来的研究需要评估这些装置在真实世界环境中的适用性。

来源: 澎湃新闻  
编辑: 李周芳   主编:曾立      审核: 陈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