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注意了!各年龄段“必查项”差别很大,现在看还不晚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10-14 08:28

当前正值体检季,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拿到体检报告看到几个“异常”指标就慌了神,开始猜测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事实上,虽然体检没有“异常”才是最好的,但有些看似异常的指标,并不代表真的有问题,比如低血压、慢心率等,看似“异常”的指标可能是健康加分项。

体检报告查出“异常”

一定代表有问题吗?

低血压:通常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称为低血压。如果血压在这个数值附近,甚至略低一些,若没有头晕、眼前一黑这些大脑供血不好的表现,或者胸闷、气短等症状,就没必要太过担心。研究显示,高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低压60毫米汞柱以上,数值越低,脑梗风险反而越低。

慢心率:成年人正常的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而心率白天在55次/分以上通常也不会有头晕、胸闷等供血不足的症状。

高密度脂蛋白高:这属于“好”胆固醇,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如果体检报告对应的指标箭头向下就要注意饮食、增加运动了。

医生表示,体检结果中如果有箭头或者有符号,并不一定都表示有问题、有异常。领取体检报告时,可与医生进行面对面咨询。

不同年龄段体检“必查项”有哪些?

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

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贫血、近视、脊柱侧弯等问题,可以重点检查生长发育状况和视力等。

18岁至30岁人群

这个年龄段人群通常身体健康,建议每1至2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常规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心电图等。

30~40岁人群 “三高”是体检重点

30岁后,虽然人体各项机能处于巅峰状态,但这个年龄段的人普遍工作压力大、应酬多,饮食习惯不科学且运动量不足,容易发胖。这一时期要重点关注血压、血糖和血脂变化,若有异常需马上调整。

图片

专家建议

每半年检查一次血压、血糖血脂,肥胖人群则每3个月检查一次。

女性重点关注妇科检查、乳腺检查项目。

男性35岁以后,每1至2年增加前列腺检查。

40~50岁人群 心血管、肿瘤是体检重点

40~50岁年龄段是“健康高危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必须关注心脏问题;同时,这个年龄段,癌症发病逐渐增多。

图片

专家建议

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不可少。肺部CT不可少,可筛查肺癌。

女性重点关注乳腺及妇科疾病,乳腺超声钼靶检查筛查乳腺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加上宫颈细胞学检查筛查宫颈癌。

男性重点关注胃肠疾病,可根据需要选择做胃肠镜,筛查胃癌、结直肠癌等。

有肿瘤家族史,三代以内亲属有肿瘤病史的人,需要及早体检。

50岁以上人群 骨密度、血管是体检重点

50岁开始,人体机能衰退,尤其是女性骨质疏松高发。如果出现浑身疼痛、容易骨折等症状,就该考虑是否为骨质疏松。另外,还要警惕胃肠道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图片

专家建议

50岁以上人群开始筛查骨密度、骨代谢水平

警惕萎缩性胃炎、肠息肉、慢性溃疡等疾病癌变,胃肠镜检查不能少。

同时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如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心电图等。另外,做好眼科检查

关于体检的误区 你“踩雷”了吗?

每年体检成了不少人的健康必修课,但有些错误的做法,可能让体检白做。到底哪些体检观念是错的?怎样才能避开这些坑?我们来一一拆解。

误区一:选越贵的项目效果越好❌

并非越贵的检查项目越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比如影像学检查方面,既要考虑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在疾病,也要考虑辐射量。例如,PET-CT能够检查出来很多肿瘤相关方面的疾病,但是价格昂贵,而且它适用于在已经发现疾病的基础上再进行筛查,在体检过程中并不适用。

误区二:等身体不适再做体检❌

不行,健康体检的目的是对疾病进行早发现、早干预。如果身体已经出现不适,往往说明疾病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这时就不适合去体检,而是去就医了。体检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定期去做的常规身体检查。

误区三:体检报告看完不用管后续❌

不行,体检报告拿到手里以后一定要仔细阅读。第一,先要仔细阅读体检报告中对于诊断或阳性结果的描述、建议,以及干预措施。第二,对于重大的异常结果,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进一步诊断或治疗意见。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综合《朝“问”健康》《共同关注》

来源: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综合  
编辑: 蔡杨   审核: 李珩 主编:匡丽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