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们的坚守,更多的人才能安心过节” 他们,在高速公路上守护生命
2025-10-01 21:30
10月1日上午9点,在G50江北收费站入口处,一辆救护车静静停靠一旁。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熊伟茗和院前急救部主治医师邓小迁已在狭小的救护车内备勤,随时准备展开救援。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熊伟茗和院前急救部主治医师邓小迁在狭小的救护车内备勤。记者 刘一叶 摄
“邓医生,药箱里的纱布绷带还有多的吗,万一遇到外伤病人,这些或许不够。” 熊伟茗抬头对旁边的院前急救部主治医师邓小迁说道。
只见邓小迁麻利地打开救护车上端置物架,指尖划过一排排消毒物资包装。“放心,今早出发前特地多拿了几包,连消毒凝胶都多备了一瓶。” 这位女医生个子娇小,行动却干净利落。在急救一线奋战9年的她,有着丰富的现场救援经验。
“其实我们出发前已清查过一遍,但设备和药品必须随时处于备用状态,这是生命攸关的事。所以到了驻守点后,还要再确认一次。”邓小迁说,自2017年以来,这已是她第7次在高速路口参加院前急救驻点工作。
▲急救箱中的药品。记者 刘一叶 摄
她称,之所以要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设院前急救驻点,是因为高速公路上一旦发生车祸,救护车从医院抵达事故现场的时间一般比较久。而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事故多发,如果将急救关口前移,可以大大缩短急救半径,从而降低伤亡率。
整个上午,收费站车流如织,救护车没有接到出警指令。利用这段空隙,熊伟茗掏出手机给科室留言:“昨天收治的那位硬膜下血肿患者情况如何?颅内压监护数据现在稳定吗?”熊伟茗向记者解释,患者是昨天送来的车祸伤者,入院时处于浅昏迷状态,我们为他做了颅内压监护,要一直观察病情变化。得知同事回复患者情况稳定后,他稍显放心。
“即便没有警情,我们也绝不能离开救护车,一旦发生事故,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旁的邓小迁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当我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
下午3点40分,邓小迁接到通知,一位87岁的老人在龙兴西收费站旁遭遇车祸,需要立即派车前往救治,她立即与熊伟茗、司机张华组成急救小分队,一路小跑上了救护车。
“我们是120,现在患者情况如何?有没有基础疾病?”路上,邓小迁拨通了呼救人员的电话,提前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18分钟后,救护车抵达现场。伤者的侄子十分着急:“后面这辆车突然就追上来了,他喊头晕,医生你看看有没有事?”
邓小迁跳下车,直奔伤者。“这儿疼不疼?腿能不能弯……”她蹲下身,详细问询、查体后迅速作出初步判断:多发肋骨骨折。
说话间,熊伟茗已抽出担架床。他和邓小迁将患者扶上担架,用绑带固定,再用推车将患者转运上急救车。
回程路上,熊伟茗一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而邓小迁则将基本情况告知医院急诊科,让其提前做好相应准备。此时,老人也从惊吓中回过神来,摆摆手说他没事,体征检查也显示一切正常,熊伟茗和邓小迁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下午4点56分,伤者被安全送至市急救医疗中心。邓小迁和熊伟茗几乎是小跑着交接,虽然忙,但有条不紊。
▲邓小迁正在检查急救箱。记者 刘一叶 摄
问及为何坚守这个充满挑战的岗位,邓小迁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热爱。”她称,“高速公路事故多发,有了我们的坚守,更多的人才能安心过节。”
据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清明节开始,该院已连续8年联合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高速公路支队,在G65南川收费站和G50江北收费站等高速公路进出城事故多发点开展院前急救驻点工作。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