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创建“匠心红桥·校地共兴”党建品牌,为校地协同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2025-05-08 11:11
在永川区板桥镇2025年乡村野趣节开幕式上,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的学子们带来精彩的音诗画节目。在竹筏游河等环节中,大家在欢乐中体验乡村野趣,校地之间情谊愈发深厚。
这是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党委与板桥镇开展深度校地合作交流的精彩实践。
近年来,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党委结合与板桥镇的校地合作基础,创建“匠心红桥·校地共兴”党建品牌,推动组织联建、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创新创业、民生关怀等深度融合,实现校地党建共强、发展共赢,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符合校地实际、成效显著、群众认可的党建品牌,为校地协同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签约仪式
强化组织联建
让“红色堡垒”更加坚固
在学校学术报告厅,板桥镇党委书记雷波为师生带来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党课;在板桥红色记忆馆,学校纪检干部沉浸式体验红廉互动剧《廊桥十二载》……
党建引领,擎旗奋进。在每学期的校地主题党日活动中,学校各党支部与板桥镇各村党支部共同开展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家风家训实践基地,开展红色故事宣讲等,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学校党委还与板桥镇联合打造党员教育基地,定期组织校地党员到基地接受教育。
▲板桥镇党委书记雷波为师生讲党课
▲开展校地主题党日活动
创新人才培养
让新农人在乡村振兴中激荡青春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
围绕发展需求,学校联合板桥镇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针对板桥镇干部培训、特色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服务、农村电商等领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
蓄满人才“活水”,润泽乡村“沃土”。学校设立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储备库,为入库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板桥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让学子在乡村沉得下、留得住、过得好。
力促产业发展
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为了让特色产品“走出去”,学校与板桥镇共建电商直播基地,学校负责提供直播设备、技术指导和师资培训,让特色产业“旺”起来。
学校还发挥相关专业优势,协助板桥镇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向当地工作人员和乡村旅游从业者开展礼仪培训;与板桥镇的工作人员一起,开展“乡村振兴”文化宣传活动,推动乡村产业的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校地共建电商驿站
深耕文化建设
让红色资源“火起来”
如何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学校充分利用板桥镇的红色资源,联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红色文化主题活动,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讲述革命故事。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在板桥镇“传统村落庆端午 非遗传承醉板桥”端午活动中,师生带来茶艺展示、音诗画表演、采风绘画,让村民和游客感受乡村文化与传统文化之美。
▲校地开展端午活动
推动创新创业
让“向上”动能更加澎湃
瞄准发展需求,学校携手板桥镇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板桥镇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同时,学校还在重点专业领域设立“党员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实践,培养一批创新型党员教师,推动学校项目创新和人才培养。
办好民生实事
为群众幸福指数“加码”
民生无小事,实干暖民心。
为推动板桥镇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学校建设乡村振兴板桥服务驿站,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学校还针对板桥镇留守儿童、老人等群体,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针对板桥镇相关适龄青年开展帮扶活动,助力他们踏上技能成才之路;组织师生开展技能下乡活动,并在学校超市设立助农专区。
校地共建、双向赋能。未来,校地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共同书写校地协同发展新篇章。
(李佳佳 杨静)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