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招宝典·院校面对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恒心守教育 仁心育良医
2024-06-24 10:21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三峡库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公办医药卫生类高等院校,现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秉持“学则恒心,医则仁心”的校训,坚守“立足三峡、辐射西部、统筹城乡、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累计为三峡库区及西部农村基层培养医药卫生人才18万余名。
重庆招生代码:5059
学校地址:重庆市万州区百安坝天星路366号
招生官网:https://www.sxyyc.net/zsb/
招生热线:023-58556868,58556866
【热点咨询】
招生代言人:招生管理科科长饶清风
问:请简要介绍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饶清风: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多人,师资力量雄厚。设有临床医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中药研究所)、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医学部、公共基础部(体育工作部)9个教学院部,开设有医药卫生、食品药品与粮食、公共管理与服务、电子与信息、教育与体育等5大类、14个类别、37个专业,涵盖医药卫生各领域。现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临床教学基地(1.5年学校+1.5年医院)9个,教学医院10所,实习基地400余家。
近几年来,学校在“金平果”“校友会”高职高专排行榜中位居全国医药卫生高职高专院校前三。
问:学校近三年在重庆的录取情况如何?今年的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是多少?
饶清风:近三年来,学校在重庆市全国普通高考招生中,每年录取人数保持在2200人左右,历史类和物理类首次投档分数在380分左右,首次投档能满额。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共计投放招生专业32个,招生计划2591名,其中重庆市内2243名。
学校招生专业齐全、覆盖面广,既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传统优势专业,也有顺应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开设的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养生保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新兴专业。
问: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绩?
饶清风:学校护理、助产、临床、口腔、中医等专业执助考试通过率位居全国前列,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6%。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5%以上,社会用人满意度在98%以上。
近5年来,学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2届、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赛项1届,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30余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0项。
问:为有效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
饶清风: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建成了集教学、科研、培训和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共享型“6+3+3”校内实训基地。
在强化校内实训的同时,建成了功能符合要求、区域布局合理、合作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体系,其主要分布在成都、重庆。已形成由2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教学医院、多家二甲医院、大中型药企和医学技术企业组成的400余个实习基地,能充分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
问:学校提供了哪些学习深造的渠道?
饶清风:自2020年起,学校与重庆文理学院制药工程专业、长江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开展普通专升本本科层次教育联合培养工作。联合培养的150名学生中,已有33名学子成功通过全国研究生考试,被中国药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
普通学生毕业当年可参加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被录取后升入市内普通本科院校深造学习。2024年学校有2204名高职专科毕业生达到普通专升本招生考试录取最低控制线,2028人被重庆医科大学等本科学校录取,占学校毕业生总数的1/4。
此外,学生毕业后可参加成人专升本考试,就读成人本科;护理等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参加自考专升本考试,取得自考本科文凭。按照国家政策规定,高职专科毕业2年以后,也可参加研究生考试。
问:学校有哪些资助政策?
饶清风:学校已构建和完善“奖助贷勤减免补”为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在校学生可享受丰厚的奖助学金项目,除国家奖助学金以外,还可获得卓越奖学金等系列校内奖学金、社会企业奖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办理生源地贷款,获得勤工助学和补贴等。学校每年安排使用各类资助的资金达到7300多万元,享受国家惠民政策和各类奖助金困难生人次比例达100%。
问:学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如何?
饶清风:学校充分发挥“医教协同”“校企合作”的作用,以重庆三峡库区医教协同职教集团为载体,丰富和拓展就业岗位。与众多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多种就业形式,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同时学校强化就业信息化建设,将线上与线下、实体与网络相联动,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咨询服务、毕业生资源、校园招聘信息及用人单位信息等服务工作。先后为重庆市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人才10万余名,为重庆市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和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文秀月)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