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重庆|
  • 时政|
  • 区县|
  • 时事|
  • 理论评论|
  • 专题|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与好教师同行·见证教育之美|重庆市茄子溪中学数学教师孙静:在细水长流中把行动变成最擅长的“语言”
    来源:重庆日报·教育
    时间:2021-12-10 09:52:35 | 记者: | 编辑:王萃

    爱生如子、静心育人,孙静是茄子溪中学的高中数学老师,从教已有11年。

    不善言辞的她,把行动变成最擅长的“语言”,把细水长流的热爱变成默默无闻地坚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教研工作中。

    从学校的备课组组长到教研组组长、重庆市骨干教师,她朴实得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园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耕耘着、奉献着,只在乎庄稼的长势与收成,不计较付出多少,以身为“灯”,点亮他人梦想。

    ◉教学相长

    20分钟的“数学加餐”供应11年

    “温柔而坚定。”已经高中毕业的学生,用5个字精炼形容他心中的孙老师——用温柔传递爱和关切,用坚定明确对错的底线,瘦小的身形总是有“超能量”,不管课表上有没有数学课,每天都能见到孙老师。

    谈到学生,孙老师习惯地称呼“我的这些娃娃们”,言语中满是爱意。

    每天中午的休息时光,她放下碗筷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教室看看娃娃们,询问课堂上“吃饱”没有?孙老师为大家提供20分钟的“数学加餐”,把没有弄懂的疑问及时解开。

    20分钟的时间不长,但用11年乘以20分钟,乃至20年、30年,才能懂得这20分钟的珍贵与分量。

    中午的校园很安静,走出教室后的孙老师继续忙碌着,她要抓紧时间“做作业”。茫茫题海,如何让学生的作业“少而精”?她的办法是老师多做作业,通过给自己做“加法”,让学生肩上的担子做“减法”。

    比如教给学生的3道数学题,背后是孙老师从10道、20道题中精挑细选出来,每一道题她都做了两遍以上,一遍以老师的视角、一遍以学生的视角,综合衡量题目的价值。在同学们完成作业后,孙老师的题本上也会多出来一串“小尾巴”,题目后面备注着学生的名字,谁做错了一目了然。

    一心盼着娃娃们好,如何攻下这些错题,把软肋变成铠甲?孙老师继续给自己做“加法”,根据学生的错题情况为他们挑选相应的练习题,并实行角色互换,学生讲她来听,进一步加深学习记忆。一个班约有40余名学生,每一周每一名同学都会来给孙老师“讲题”,直到过关为止。

    忙于学习的娃娃们,并不知道原来作业背后的“作业”有这么多;并不知道孙老师为他们量身定制了“错题本”,细心备注着每个人的名字;并不知道每周一次的“过关”有这么多良苦用心;并不知道孙老师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来换他们的成长。“渡人”的同时也在“渡己”,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每天习以为常的数学题上,沾满了中午的暖阳和夜晚的星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山水不语,斗转星移。娃娃们慢慢长大、懂事,知道孙老师眼角多出来的皱纹都是为了他们,知道遇到这位好老师,是这辈子的幸运。

    ▲孙静和学生们走在一起

    ◉照亮别人

    助人善举胜似清风几许

    “孙老师,您帮我看看教学设计还有哪些问题?”

    “好的,马上。”

    放下手上的事情,孙老师转身为准备赛课的老师出谋划策,这一帮忙就没停下来,前前后后磨课17次,从知识讲解、授课技巧、课堂互动等方方面面,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年轻老师,哪怕手卡这样的小细节都不放过。担心手工裁剪的手卡不平整,孙老师专门买来制作手卡的器材,力求在细节之处做到完美。当同事惊讶于教学手卡的精美时,孙老师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把这些点滴善举放在心里,看着赛课讲台上神采飞扬的同事,她在角落里默默地鼓掌。

    作为学校教研组组长,她总在需要的时候伸手拉一把、扶一程,所有的付出只为照亮别人:指导教师获得第六届重庆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二等奖;指导新教师转正并取得优异成绩;组织教师观摩评课,开展交流学习……

    默默无闻,行胜于言,她一直是这样的孙老师。忙完同事的事情,夜不知不觉又深了,孙老师开始忙自己的事情。明月装饰了她的窗子,她却不断装饰别人的梦,把自己的事情放在最末尾的位置,加班成了常态,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执着于好老师的梦想。

    孙老师坚持、坚守、坚定在育人之路上,用多年的默默付出结出累累硕果,荣获大渡口区优秀班主任,两次获得区级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参与《高效课堂》(高中数学)编写校稿工作,发表论文获市级、区级奖项10余篇,参与小课题研究2项,市级课题在研2项。在上届高考中,她所教班级及格人数占91%,百分以上人数占70%,平均分超过103分。

    教育是渡人之船,奉献是乘风的帆,助人是清风几许。她低调而内敛的性格、认真而务实的作风、温柔而坚定的教育智慧,诠释出新时代好教师的责任担当,彰显了平凡教师的非凡之处,成就受人敬仰的“师者风范”。

    (谭茭 阳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