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赛看重庆②打探时装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世赛文化引入校、打造国际化专家资源库、建世赛班储备人才......这个基地“时尚审美”太前卫!
现代审美变化莫测,时装技术日益更迭。
世界技能大赛的时装技术项目更是要在全球时装流行中捕捉最合人心意的审美,这也对教练选手的综合素养、技能水平要求极高。
时装技术项目训练要怎样才能把握先机,决胜千里?
位于重庆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的时装技术项目国家基地,从建立之初就开局高端、着眼全球,将世赛文化引入校园,放眼全国乃至国际建立专家教练库,设立世赛班选拔优质技能人才,厉兵秣马备战世界技能大赛。
▲时装技术项目国家基地实训室
在校内与世赛“零距离”接触
在最新建成的现代服务系实训基地,工贸高级技校耗资300余万元按照世赛标准配备设施设备,打造了一座国际化、高规格的时装技术项目国家基地,将世赛文化融入到每一场训练中,让选手们提前感受到“世赛标准”。
为了营造浓厚的世赛氛围,工贸高级技校不仅在世赛标准上增设了资料查询区、讨论区,在现有的数据资源库中开发了大赛项目板块,为选手提供网络学习平台和打开视野的窗口。学校还建立专家教练办公室、展示与体验工作室、研讨会议室,充分展示世赛文化,对外开放让选手和参观团队有更好的交流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与西南大学心理教学部合作建立了近400平米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并改造建立了教练和选手的专用公寓及餐厅,全面护航选手参赛。
为进一步保障选手赛出水平,工贸高级技校成立了时装技术项目国家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后勤、体能、心理、语言、设备、技术6个工作小组,不断完善基地实训设备、选手选拔、梯队建设等制度,为集训做好充分准备。
▲历届世赛集锦展示墙
▲专家教练休息室
网罗名师为选手“量体裁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选手突围重在自身发力,也重在专家教练鼎力相助。
近几年来,工贸高级技校不断引进一流资源来完善时装技术项目国家基地的专家教练团队,聘请了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服装设计师队伍补充到专家教练库,学校集训基地的马小锋还加入到国家队教练团队,指导更多选手成长成才。
专家教练团队分工明确,从不同模块给学生全面专业的技术指导。四川美术学院服装学院院长苏永刚指导服装设计模块,前宝汇国际技术总监、全国10佳版师谢玲莉指导造型设计模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总教练徐斌指导服装工艺模块。
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总裁判、中央美院教授李宁到基地进行指导工作时,对基地建设和师资力量给予高度评价,当即表示国家队5进1阶段集训选拔赛在此进行。今年1月底,该基地圆满完成集训选拔任务。
基地选拔出来的选手温彩云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代表中国参赛“服装技术项目”,经过18个小时比拼最终击败32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夺得沉甸甸的金牌。她的成长也折射出国家级集训基地专家教练团队的辛勤付出。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放眼全国甚至国际建立专家教练库,强化教练专业技术能力培训,组织教练团队到国内外学习、拓展视野。
▲专家教练团队
▲国家队教练指导过程
▲国家基地主任指导训练
世赛班选拔点亮技能人才之星
优秀技能人才的储备是集训基地的底蕴所在。
工贸高级技校组建了世赛班,将世赛标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探索把教学过程与比赛过程相互融通的训练选拔机制,将世赛的梦想种在所有学生心中。
备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该校在新入校的服装专业学生中遴选出近80名学生进入世赛班,从进班开始实行晋级、降级制度挑选出培养对象,在晋级班实行周赛制、月赛制、年赛制进行再度挖掘,最后在20名晋级学生中进行精品打造,通过层层集训选拔遴选出第三梯队选手,让这些学生也有机会站上世赛舞台。
为促进世赛基地建设和建立选手选拔长效机制,该校设立了学习综合考核奖学金和参加技能竞赛获奖奖学金。综合奖学金最高可达3000元,在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能获奖学金十万元,最低奖学金标准也有1000元。高额的奖学金进一步调动起了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世赛选手选拔机制的有效运作和高额奖学金的激励之下,基地培养出许多优秀参赛选手。工贸高级技校的种子选手刘子靖以全国选拔赛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国家队,并被评为2018年度最美中职生。
▲选手在比赛中
▲比赛结束选手与作品合影
▲选手作品
我国第一所技工院校的新生机
重庆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是我国开办的第一所技工学校,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2016年,学校更被人社部表彰为“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为建设好时装技术项目国家基地,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工贸高级技校坚定不移走技工教育特色办学之路,始终坚持创新改革。
该校强力推进“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效能。通过完善制度、优化结构、校企共培等举措,该校已经拥双师型教师154人,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技术能手等。
同时学校还坚持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推动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建成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5个市级重点(特色)专业,并紧跟产业发展节奏打造新能源汽车、3D打印、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技术等新兴专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作为“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技术支持单位,加入长江经济带轨道交通职教联盟,拟将自建1个专业性产教联盟,以实际行动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基地承办国家队5进1阶段选拔赛
▲选拔赛中专家教练开会商讨
策划/王小寒
文/刘进 黄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