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记殷殷嘱托 打造教育强市
70年破浪前行,70年沧桑巨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绘就出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
伴随祖国飞速发展的步伐,巴渝大地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重庆教育作为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更是以崭新面貌奏响了勇立潮头的奋斗赞歌。
▲教育均衡发展惠及南川区石溪镇中心校
重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对百姓身边事,对百姓牵挂的教育期盼作出深度反响,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推动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增强着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传承弘扬爱国精神
▲人民小学与巫溪县天元乡中心小学开展实时同步课堂教学活动
面对培育新时代奋斗者的时代问卷,重庆从开展有亲和力、感染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直抵育人各环节。“进校园”宣讲分队和高校辅导员校园巡讲团在9326场宣讲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到师生心中;130场“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唤醒师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如今思政课成为受追捧的热门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激励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义务教育保障有力
▲梁平职教中心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石柱县中益乡小学的孩子们在金秋新学期迎来崭新的校园,深度贫困山区的孩子在家门口有了好学校;一杯牛奶、一顿营养餐、一次暖心资助,让成长的身体强起来、笑容多起来;从教学模式更优化的课堂到立德树人更渗透的课程,再到综合素养更凸显的活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逐步破解……为了义务教育有保障,为了城乡孩子更幸福,重庆扎实推进教育精准脱贫、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步调迈得既快又深。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重庆大学光电学院微系统研究中心里师生正在进行实验
掌握一门技术技能可以打开人生的机遇之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也能打开重庆从制造到智造的挺进之路,奔赴智慧重镇和智慧名城。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重庆职业教育重投入、重规划、重创新、重行动,实现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中上、西部前列。《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重庆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重磅文件出台,敲响人人出彩的鼓点;双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水平中职、优质高职等关键词,更是奏响技能报国的强音。
高等教育服务发展
▲江津区实验小学孩子们在享用营养午餐
国家有所呼、高校有所应。贴近城市发展,近一点更近一点;提高创新服务,高一度再高一度。与教育部签订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重庆大学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随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西南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致力培养具有多学科复合背景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在优化学科专业生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扩大对外开放广度等进程中,重庆高等教育支撑重庆发挥“三个作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擎起美好未来。
70年顶天立地、无问西东、阔步向前。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重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用守正笃实的毅力和改革创新的行动,奏响新中国奋斗交响曲、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数说重庆教育成就》》
基础教育更坚实
▲西南大学学生宣讲团开展主题微宣讲活动
目前全市38个区县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国家督导认定。
已有14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和市级试点区县,共覆盖学校2286所,受益学生835064人。
从2012年起,平均每年安排超过3亿元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学生。
五年来累计培养照顾超过100万人次农村留守儿童。
2018年妥善安排29.6万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全市5211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全市义务教育校舍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5%。
建成市级以上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学校1500余所。
职业教育更出彩
▲石柱县师范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展六·一文艺汇演活动
全市共有中职学校183所,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校51所,国家级示范学校30所;高职院校40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骨干院校6所,国家级优质高职5所、市级优质院校15所。
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五年共计投入580.2亿元、年均增长10.25%。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建优质高职院校15所,创建30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中高职院校“双基地”100个,校企合作示范项目20个。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中职组获一等奖数和奖牌总数连续10年保持中西部第一,共获104个奖牌创历史新高;高职组获奖136个,一等奖数量和奖牌总数分别名列全国第五位和第六位。
高等教育更优质
16所知名大学与我市签订合作协议。
25所高校实现整体转型或部分学科专业转型。
重庆大学为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西南大学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4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8个。
建设市级一流学科43个、重点学科200个、特色学科专业群95个、特色专业251个、一流专业350个、骨干专业150个、国家级骨干专业68个。
全市高校有两院院士13人、长江学者6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1人。
王小寒 图片由重庆市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