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智“绘”校园(十四)•教师日记】 聚奎中学教师范莉钧:超前教育意识,打造课堂新生态

重庆日报全媒体2019-09-02 21:18

  聚奎中学始创于1870年,办学历史悠久,是全市闻名的森林学校。而近两年让它名声大噪的,不仅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是作为重庆普通高中信息课程创新基地,学校依托“翻转课堂”,推进教育信息化,用科技改变教育的新生态。

  【教师名片】

范莉钧.jpg

  范莉钧,是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毕业后一直在聚奎中学从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她曾获得重庆市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发表了多篇论文并获奖,参加的课题曾获中央电教馆优秀奖。同时,她辅导学生开展编程机器人社团活动,指导学生在重庆市电脑制作活动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获奖。

  对她来说,每天的教学工作与自我学习同等重要。她需要不断学习,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个人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播教学知识、打造优质课堂。

  【教师日记】

  ●8:30  早自习

  学生早自习的时候,范老师上线了学校的管理系统。在这个整合了全校的教育、办公资源的平台上,范老师需要整理最新动态、上传文件,把新鲜的信息及时发布到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上。

  ●9:00  上课时间

  聚奎中学是重庆市仅有的三个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基地之一。范老师的信息技术课,主要采用的是“翻转课堂”的“课内翻”形式。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讲,信息技术课操作性更强、难度更大,因此更注重课堂传播效果。“课内翻”偏重老师在课堂内通过讲解教学课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而其他科目的“翻转课堂”,大多采用“课外翻”的形式。在课前,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获取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针对性的备课;而在课堂,教师仅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答疑解惑并指导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1:00  创新基地

  没有教学任务的时候,范老师会去信息技术课程创新基地巡视设备,这里几乎收集了学校所有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成果。

  课程创新基地是由聚奎中学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合作建立的。电子科大为学校提供了机器人、3D打印机等智能设备,同时提供技术支持,旨在启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另外,两校合作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也在建设过程中,旨在打造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样板。

  ●12:30  编程课

  午间,范老师正在给人工智能编程班上课。在编程课上,范老师会利用创新基地的设备,结合编程示例给学生讲解编程知识,并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编程课是学校免费给孩子上的课外辅导课,旨在培养孩子的课外兴趣、提高竞争力,给未来更多选择。

  ●14:00  办公

  由于学校与和电子科大建立了合作关系,范老师时常需要联系电子科大的老师进行工作交流、获取技术支持。目前,双方正在计划展开AI校本课程共建开发、科研课题申报、高中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不久后,范老师将会前往电子科大培训进修,进行多学科融合的学习,培养跨学科思维,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16:00  备课

  对范老师而言,备课也是一次重新学习的过程。在海量的资源库里,范老师不仅能寻找到学生需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也能补足她以往的知识遗漏,了解到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范老师说,信息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信息技术老师要学无止境。

  ●21:00  自学

  范老师强调,教师也是要不断学习的。下班后,范老师会通过“慕课”和其他途径来自学。在“慕课”平台上,有400多所大学的教学视频提供给老师和学生,阶段性作业和检测也能保证教学效果。这不仅是教师自身水平的提升,还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更优质的教育。

  【教师手记】

  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优质教育环境,促进了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学效果的显著进步。但信息宇宙是浩瀚无边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的认知上,要有一种超前意识,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充实自己,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更强的教育能力,营造智能化、数据化、创新型的教学生态环境。

  策划/王小寒

  文/文秀月 张林英

编辑柏云辉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