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绘”校园(十三)•深读】 如何借力“互联网+”新技术,打造未来智慧学校?江津东方红学校创新实践,在探索现代教育的道路上展现新气象
重庆市江津东方红学校地处德感工业园核心区,作为一所拥有四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江津东方红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连续十五年获“江津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也是“重庆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江津东方红学校紧跟时代变化,积极布局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的建设,让师生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感受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校园该如何建设?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让学生在互动教学中,享受学习乐趣?看江津东方红学校如何借力“互联网+”新技术,打造未来智慧学校。
特色平板课堂
让网络资源与教材有机整合
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科技与课堂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灵活的网络资源与教材有机整合已成为课堂教学变革创新的新模式。平板则是老师和学生沟通最灵活、最有效的桥梁。
江津东方红学校信息化软硬件设施投入力度持续加大,采用智慧平板教学模式,力争达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幸福教育保驾护航。
智慧平板课堂让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有趣,图片、声音、视频和在线抢答题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天鹅的故事》时,教师讲到"老天鹅破冰"的片段,借助平板再现功能,让学生反复观看天鹅破冰的视频,体会教材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体会老天鹅奋不顾身、勇敢顽强的品质,一下子就走进了文本,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感悟文本,形成语感。
使用平板进行互动教学,不仅可以做到师生、生生互动,还可以拓展学习空间加大互动的广度和深度,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自从有了平板,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平板电脑即时分发题目,学生快速接收并反馈,教师立即就可以了解全班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高效且精准实现个性化教学。课后,老师不再需要为在什么时候找哪个学生进行辅导而头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了,老师不在?简单!拍个照,录个语音向老师提问。老师也可以通过拍照或语音对提问进行回答。学生带着平板电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室里,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便捷。
平板的高效、全面、直观、反馈快、易存储等优点,已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成为该校课堂教学的新宠。
直录播互动系统
让教学内容传播方式升级换代
传统的教育模式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般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等方式完成特定教学内容的传授,随着教育行业对资源建设与积累的需求,录播系统日益普及。
江津东方红学校量身打造了煜辉直录播互动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新模式,使全校教学班级连成一个整体,将录播系统应用于日常的教学环境中,优化教学管理和提升教学质量。
江津东方红学校的录播教室以标准化录播系统形式建设,配有跟踪系统,实现老师、学生自动跟踪拍摄,教室老师、学生画面、板书、桌面镜头自动切换,无须任何人力投入,即可全自动拍摄完课堂视频,从而避免传统录制带来的人力成本、后期编辑时间成本等问题。满足了学校对于精品课程录制、同步互动式评课、微课制作与应用、名校名师直播、网络教研、教育视频会等高品质的录播需求。
智能录播系统内可以任一或多个教室开设公开课,其它教室选择观看,实现了一班讲课、全校观看,既可观看公开课直播又能与主讲老师语音互动的模式。观看时,教室配置一台摄像机,公开课主讲老师即可在互动中看到提问的学生的画面,如临现场。教学视频不仅能给学生进行课后学习,也可以给老师进行教学技能的学习,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自身教学技能。
江津东方红学校的煜辉直录播互动系统在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上都是对课堂教学的一次改革,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容量,建立学习内容海量平台,提升教育成果。
智慧教育生态圈
让优质教育资源“落地生根”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 ,要全面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江津东方红学校为积极响应国家“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均衡化”的发展战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秉承“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帮助学校构建起学校、 教师、学生、家长个性互动的智慧教育生态圈,实现学校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地开展,进而推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探索信息时代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养模式。
江津东方红学校已实现了校园网络无线覆盖,无论是教室、功能室,还是操场,都可以无线上网。该校的“优质资源班班通”使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班级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该校还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开设网络课堂,形成更多更好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探索网上教研活动的组织形态,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其根本目的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
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江津东方红学校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借力“互联网+”新技术,该校更能透视教学问题,便于加强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学生能主动学习,提高核心素养,同时家长也能随时关注孩子学习动态,做好孩子成长规划。
策划/王小寒
文/文秀月 张林英